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加拿大全纳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出路

发布时间:2018-05-22 09:20

  本文选题:全纳教育 + 理念 ; 参考:《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摘要】:自全纳教育于1994年首次提出后,加拿大响应这一号召,在本国推行全纳教育。在全纳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加拿大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发展出了其独有的特色。当下存在两种对立的全纳教育的观点。面对这一挑战,加拿大就在全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Since inclusive education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94, Canada has responded to this call by promoting inclusive education in its own coun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Canada insists on its own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develop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two opposing view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is challenge, Canada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n the deficiency of inclus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分类号】:G76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文静;;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全纳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由布西;;“全纳教育”视野下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4期

3 程向阳;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4 孙涛;刘虹嘉;;幼儿园加强家园合作的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徐平利;试论职业教育的全纳性特征[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郭俊峰;聋儿随班就读应具备哪些条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4年02期

7 李政云,李尚群;超越“全纳”——全纳教育思潮之理性审视[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4期

8 焦云红,唐键,赫红英,吴立新,安力戈;河北省城市普通幼儿园学前特殊教育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9 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10 邓猛;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全纳教育以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妍;美国学校重构中的全纳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剑娜;社区浸润式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琳;全纳教育视角中的学生弱势群体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美芳;“资源教室”中的学生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霞;美国全纳教育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定恒;论课程差异化[D];河南大学;2007年

8 冯锦英;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艳茹;京、津、沪地区盲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张玲;语文全纳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2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4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5 杨洲业;;创新成校办学理念 提高成人教育实效[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6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叶文华;;开放大学建设:理念先导、路径选择与体制创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3期

8 周妍;;试论新时期天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天津电大学报;2011年02期

9 刘仁坤;;建设中国开放大学的理性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10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5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6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7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9 黄泽夫;;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凌雪冰;;重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8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婷 冯旭 通讯员 王国强;用建家园的理念去建设校园[N];中国教师报;2010年

10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孟迁;告别教育粗糙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艳新;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聋生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泰来;江苏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1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921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