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应有一些法的理性——由“亲子双向自立协议”引发的思考
[Abstract]:Family is the first school in life, family education affects people's life. Based on the "Parent-Child Bidirectional Self-reliance Agree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in the face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family education model has not been adapt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lack of leg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all sorts of malpractices.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should be some legal rationality in modern family education,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helping young people to stand on their own feet, reduc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improving legal awaren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rationality of law in thre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G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伙生;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J];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大泉;我国学位体制的组织特点及其缺陷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3 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根源与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1期
4 庄正风,张丹;高校价值观教育方法浅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孟桂英;道德环境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江作军;“法治”与“德治”:当代理性精神的现实统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去与未来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8 张娟;关于行政许可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徐刚;道德支持法治的历史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李燕,左新荣;体育教育专业生潜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南顺;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李祖祥;控制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江新华;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刚;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瑞晓辉;农村公办小学中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兰英;职高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悦;亲子沟通与青少年健康成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史洁;论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 陈笑一;学术责任失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源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8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狄奥;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殿文;我国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心明;论法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刘嘉秀;科教兴国的实践基础[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3 石明;法与信仰的关系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陈巧玲;论法的形态[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5 舒扬;论法理念中的正义观[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杨冬艳;论法的道德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7 袁宗建;论法与孔子的礼治思想[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周相卿;隋唐时期佛教与法的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永新;提高现代图书馆员的法的意识[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媛媛,佟强;论法与道德[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伟;法、金融和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捷慧;卡夫卡与福柯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笑岩;春秋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怀瑞;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自传性和超越性特征[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志平;秦至西汉中期的礼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艳;“英雄”的现代言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新德;韩非子外交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苏繁昌;“一画论”与“一点论”演进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18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