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长教育权的缺失及其实现
[Abstract]:Both parents and schools are important subjects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of parents can reflect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of the educated, the rational us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parent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chool decision-making and teaching.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07JA880041)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玉婷;新课程实施中的家校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尹力;试述父母教育权的内容——从比较教育法制史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郑新蓉;;试析父母教育权的起源、演变和特征[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国贤;;地方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刘晓花;;高校内部规则的价值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素蓉;;中、美、英家长教育权利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劳凯声;;公立学校200年:问题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5 姚海鹰;;邓小平教育决策思想探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于兆波,马鸿燕,马大宇,马蕾;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工会[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肖霄;郭槐;;论义务教育中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袁新涛;;教育公平与农民受教育权益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10 董吾舜;;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郁虹;;班级“博客” 网页__开创现代家园共育新形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的价值基础[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宗树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汪君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权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福建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对朝阳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洁丽;学校教育惩戒权的国际比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5 袁长宣;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超;我国高校学生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何程妍;苏州市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钟启泉;美国的“自选教育”:寻求高中特色化[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3期
2 张希希;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3 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秀;冀虹;;关于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2 齐明;;给家长们的建议[J];教育;2006年15期
3 张潇励;;一座横跨于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家校结合式教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4 冯英;;家校互动:打造教育“共同体”[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11期
5 匡维玲;;培养现代化的人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徐坤原;曾汝弟;;两种做法 两种效果[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9年Z2期
7 苏跃宇;;架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8 刘彬;;论我国家长教育权的缺失与保护[J];教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9 高林现;;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协调[J];新课程(教研);2010年07期
10 叶爱国;;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曙;;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家庭教育新途径[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海敏;;搞好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工作,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为孩子打造成才阶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张立军;;浅谈对“三结合”教育的认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丁秀芳;;带着爱去家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范晓争;刘双平;;家校合作 共同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齐春燕;;与家长一道管理班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杨帝峰;杨丁玲;;论师生关系及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由旭凡;李征;;办好家长学校追求教育和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刘秀銮;;家访在家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鹿邑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王祥广;家长教育之我见[N];周口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邱海黎;为两岸下一代成长创造良好环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关爱家长 成就孩子[N];本溪日报;2010年
4 记者王洋;李明霞代表建议——禁止普通高中节假日补课[N];人民代表报;2011年
5 张芳;论家庭教育对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性[N];伊犁日报(汉);2006年
6 记者 岳霞 实习生 田华;做家长要学着和孩子一起成长[N];长沙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e,
本文编号:2193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19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