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
[Abstract]:First, from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nterprise workers and staff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economy destroyed by the war as soon as possible, Japan has introduced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a large scale. Centraliz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is situation, enterprises generally face the problem of talent shortag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s put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employees in the same position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and put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the prior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put a great deal of capital and manpower into this work. For example, Matsushita Konosuke, the founder of Panasonic Company, who is known as "the God of Management", asked the company's employees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idea that "Panasonic Company is the place to create talents and also to manufacture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y enterprises put forward the leadership
【作者单位】:
【分类号】:G7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文侠;论日本企业管理的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2 沈质先;;日本企业的全员培训[J];北京成人教育;1983年09期
3 黄景旭;日本企业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J];理论观察;1985年S3期
4 黄景旭;;日本企业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上)[J];前线;1985年06期
5 奥村昭博 ,庞慧茹;日本企业的革新经营[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6 赵大生;;日本企业中的激励因素和不满因素[J];应用心理学;1986年04期
7 原木 ,马聪妮;日本企业的自我革新[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8 朱绍文;;管理大中型企业之日、美经验比较[J];教学与研究;1987年04期
9 李克平;日本企业“U”型决策法的可资借鉴性[J];学术论坛;1989年04期
10 徐建一;;日美经营方式之区别读《日本·索尼·AKM》有感[J];开放时代;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雪洁;;日本企业对东亚直接投资与经营战略的变革——兼论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变化[A];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第三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谷人旭;;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行为及其空间组织结构整合[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赵放;;日本企业法人所有制论析——兼议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野口yP;;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A];国有经济论丛2002——“加入WTO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袁跃东;;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变化及其启示[A];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构想——第五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张建军;;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启示[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有关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的信息和文摘[A];第三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叶柏林;;建立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兼谈汽配市场贯彻9000标准的必要性[A];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二)[C];2003年
10 徐方启;;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源泉[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独特的日本成本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胡学龙;日本企业告别终身雇佣制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日本企业——在新加坡相继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乔新生;反倾销制度的中国版[N];中国贸易报;2000年
5 京生 肖凡;苦功下在“专”字上[N];中国汽车报;2000年
6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宋养琰;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的支柱[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何诚;日本泡沫经济何时休[N];国际金融报;2000年
8 驻日本使馆经商处;日本将放宽密码技术软件出口[N];国际商报;2000年
9 孙维仁;借鉴日本企业管理经验 探索吉林外贸企改之路[N];国际商报;2000年
10 吴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日经贸合作[N];国际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晨光;日本企业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又星;企业变革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刘伟东;日本中小企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高煜;企业相互持股问题理论研究:内生性、效率、管制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北大学;2004年
5 赵旭梅;日本企业集团金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宏恩;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变化与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夏绪梅;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韩友德;20世纪90年代东亚地区的生产分工与贸易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莉;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宗姬;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华投资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彭宗洲;日美企业管理变革对中国大型企业管理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庄娜;日本的家族企业集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刘悦;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生产体制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许蓉;日本企业跨国营销实践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6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徐文波;家族主义与日本企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刘宏杰;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及其借鉴[D];河北大学;2004年
9 林章兵;美国、日本现代企业的比较制度分析[D];福州大学;2004年
10 张枢盛;日本文化对其企业制度影响的路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9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9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