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新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成就——历史与国际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29 19:38
【摘要】:本文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进行了历史与国际比较研究。从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历经了一条数量上从无到有、层次上由低走高、科类分布上从狭窄到广泛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和层次分布上,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科类分布上则较为均衡。但受女性身心特点、就业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女子实际接受高等教育的科类分布仍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特点。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to the femal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historical comparison, the femal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a number from nothing to existence, the level from low to high, the distribution of branches from narrow to extensive development pat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between China's female higher education in terms of access opportunities and levels of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ore balanced in the distribution of branches and categories. However, subjec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body and mind, employment and traditional concepts, th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women still shows obvious gender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9.2;G7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懋元;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 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刘海峰;高考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之现状与展望[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孝哲;;论人的发展及其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傅长吉;;论管理的他我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黄爱平;;乾隆时期福建禁教考论[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7 洪婧;;再生型神话与《西游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陈晓芳;;198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朱玉龙;;谈谈我对宋代安徽历史的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素玲;;以“哲学精神”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赵航;;审读是编辑出版的核心[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5 郭建宁;;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A];“2006·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李少静;;国际化进程中的北京农学院主体意识探微[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杜秀娟;陈凡;;马克思《资本论》的生态哲学思想解读[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6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8 胡茂胜;晚清至抗战前士绅与江苏农业近代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光春;制度生成与实践失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双钰;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学历史教科书编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合成;上海早期教会学校体育的历史考察[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相燕;民国时期山东教育经费研究(1912-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萌;河南近代女子中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王景玄;蒋维乔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于洋;民国时期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媛;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刍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2期

3 吴琼;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扩展、转型与终结[J];教育评论;1998年01期

4 吴琼;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及社会服务[J];山东教育科研;1998年02期

5 王光芝;在创新教育中实现女子高等教育的个性化[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保星;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动因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吴琼;论中国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早期发展[J];教育评论;1997年06期

8 杜学;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杜学元;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王s,

本文编号:2395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95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