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21世纪人类发展的可能之路——关于立法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3-24 18:44
【摘要】:目前国际社会有两个最重要的高端论坛,它们分别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哥本哈根社会发展论坛"。这两个论坛,前者注重经济发展,后者注重社会发展,它们都因为思想的前瞻性和深刻性,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没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终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促进人类发展是这两个论坛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基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人的终身教育与学习,加上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要兑现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必须广泛而深入开展全民终身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由此,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并进而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Abstract]:There are currently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high-level forum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 and the Copenhagen Forum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hese two forums, the former focusing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atter focusing on social development, they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and promot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forward-looking and profound nature of ideas. However, whet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social develop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human development, without human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ultimately impossible to achieve. Therefore, the promotion of human development i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end point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two forum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huma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require lifelong education and learning, and that, as a large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we must honour our solemn commitment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carry out 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 widely and in depth, The education level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type society will be promoted. Thus, it can produce great impetus and influence, and then make due contribution to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作者单位】: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省中华职教社;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G7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司荫贞;开展老年教育 建立终身教育体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1期

2 易滨;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1期

3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4 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0期

5 张燕;杜威“新职业教育观”简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10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黄兴国;把握社会发展的辩证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10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妮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法律保护对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2 曹翠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体系构建与实施[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钱振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理论阐释与行动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丽霞;叶进;;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政府环境管理职能刍议[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徐映梅;;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国民核算框架设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杨国华;郑奔;;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7 黄雪坚;;平等地享有良好环境——我国代内正义法律原理探讨[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3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4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6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7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丙辉;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我国对策[D];河北大学;2000年

2 雷隆;试论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英杰;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投资项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黄春春;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伦理对策的构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李祥妹;产业带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任宪友;可持续发展适度人口理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肖彦山;经济法基本原则及其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袁洪锋;中国省市区人口与水环境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V.帕卡德 ,光军;论人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2 王淼洋 ,李继宗 ,戚进勤;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原料”和“能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3 ;简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4 穆纪光;异化与人的解放[J];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5 杨熙龄;“无矛盾原理”和辩证法[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5期

6 日新;;第十一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第一号通告[J];世界民族;1981年06期

7 知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神话产生和发展的时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叶苍岑;说明文写作的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希拉里·威尔司 ,金惠堂;现金困难威胁第三世界的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10 吴铎;“文明时代”的含义是什么[J];社会;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达材;;海洋的呼唤——21世纪为海洋世纪[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卢振权;;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前景浅析[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五一;谭见安;;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环境、健康、发展[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4 许炯心;;21世纪中国江河流域的地理学研究[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5 廖克;;21世纪的地球信息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6 ;内容提要[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臧绍先;宁杰远;;21世纪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振兴;;地磁场倒转时期地球多圈层整体相互作用[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郭增建;秦保燕;;对21世纪地球物理学之管见——围绕人和跨学科[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余水泉;;核物探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欣欣;后冷战时期的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4 常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杨志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利需求的理论与实践[D];河海大学;2002年

6 苏春海;21世纪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方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7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梁春鸿;21世纪中国执政党领导人才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沈桂萍;少数民族干部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易霞仔;21世纪上海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森;世界贸易组织对21世纪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张光辉;中西道德教育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聂玉芳;冷战后美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D];暨南大学;2000年

8 袁婕;广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D];暨南大学;2000年

9 黄慧诚;九十年代中马关系的发展与马来西亚华人[D];暨南大学;2000年

10 李同心;试论印尼在东盟中的地位和作用[D];暨南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446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46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