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点:儿童社会化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Abstract]:It is just a person's socialization process from a natural person at birth to a social person who can perceive and integrate into society.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 is accompanied by his lif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In childhood, children learned the basic rules of the game and learned the initial social norms by preaching and imitating their parents.
【作者单位】: 河南黄淮学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批准号B119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新;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2 杨小艳;;论阿德勒补偿理论对个体适应环境的指导意义[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重阳;俞凤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 杨伊生;;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卫青;;从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保军;;心理测验的效度与长度的关系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张敏杰;闫挺;李佑发;黄欣加;;提供与接受:社会支持对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贡献[J];体育科学;2006年02期
9 王沛,冯丽娟;元分析方法评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何一粟;李洪玉;冯蕾;;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旭;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和林;弈的奇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成;青少年学业自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尹筱莉;化学专家—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伟强;学校道德氛围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晶;沙盘游戏治疗在早期不安全依恋儿童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玲;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本华;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郑小方;高中生学习责任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舜涛;目的犯概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丽波;《黄帝内经》中个性类型的整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杰;上海市女性妊娠期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玲;张艳青;;父亲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才智;2010年03期
2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李雪瑜;李辉;;家庭变量与儿童社会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林慧莲;试析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非个性化”倾向[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孙新;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6 王勇;;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7 王勇;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8 王冰洁;桑青松;;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及发展趋势[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红艳;王洋;;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王哲;;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儿童社会化困境及其超越[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武杰;;特殊教育实践对几种学习理论的检验及其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周青青;;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当子心祸——论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史朝霞;爱的回收:一种危险的惩罚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小张;儿童教育 应从母亲抓起[N];铜川日报;2009年
3 钟科;妈妈 勿压抑男孩的阳刚[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娟;孩子多动,是习惯还是多动症[N];金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郭铭;寻找中国本土儿童分级阅读的理论支点[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任艳萍;为孩子的情感发育撑起一片蓝天[N];健康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袁晓婕;家有视障儿及早送特教[N];南通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林志文 通讯员 刘巧慧 吴丹琴;粤逾8成家长首选“送孩子到托幼机构”[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吕小红 杜军 贺淑曼 等;放开谁的手都不是理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郑晓燕;有关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思考[N];白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琼;新疆学前教师与维吾尔族儿童互动的汉语语言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公桂兰;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海英;视障儿童的早期关怀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胡珊;国内外亲子阅读研究发展及其新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静;儿童欺负的家庭影响及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陆文婧;上海、釜山两地幼儿关系自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秦雪梅;教育和康复整合干预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丁梦静;家庭中的0-6岁婴幼儿成长档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思汉;中国小留学生父母教育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淼;重庆市主城区民办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生存现状与解决策略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8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4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