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1 09:36
【摘要】:终身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组织机构、社会个体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有效地整合各种动力,更好地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应建立终身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终身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各因素或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主要包括法制保障机制及利益驱动机制两大方面。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7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明;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几个理论问题[J];社会科学;1984年07期

2 钱世明 ,童源轼;搞活分配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前提[J];社会科学;1984年12期

3 卫兴华;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4 欧阳马田;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完善动力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基础上[J];社会学研究;1986年05期

5 虞蔚;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新发展[J];城市问题;1986年01期

6 吴国敏;人口再生产的运行机制及其现实中的思考[J];人口学刊;1986年06期

7 汤涛;章绍安;;关于广州未来文化发展模式的理论设想[J];开放时代;1986年12期

8 陈漓高;论企业的双重作用机制[J];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03期

9 胡其辉 ,刘学愚;试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运行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10 何文标;双增双节与企业改革——论建立企业双增双节动力机制[J];社会科学家;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强;邓军;方云;陈从喜;韩淑琴;梁德超;孟庆芬;;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效应计算模拟[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沁文;刁惠文;周卫民;;产业结构等衡与投资优化的决策分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姜秀山;李伊松;卢山;;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4 黄建明;;浅谈新时期强化县市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动力机制[A];走向新世纪——福建省第四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郭凤英;;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郑晓松;;概念辩证运动的逻辑机制[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钱生华;;构造活动迁移的动力机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曾融生;;伸张盆地的动力机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滕吉文;张中杰;;渤海湾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潜在地幔热柱的特异构造背景[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荣代潞;;板块运动驱动机制的广义相对论理论[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向东;清洁汽车需“六个轮子”支撑[N];中国汽车报;2000年

2 ;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N];东方航空报;2000年

3 钟淦;通用电气公司缘何成功[N];人民日报;2000年

4 全国政协委员 王浒;以终身教育理念构建“成才立交桥”[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家庭假日教育悄然兴起[N];文汇报;2000年

6 县委新闻科 肖康焕;象山全面实施“二次改革”[N];浙江日报;2000年

7 关尔;“海上山东”建设新构想[N];中国船舶报;2001年

8 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家泰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徐挺;龙头:专业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周丰滨;试论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及其目标模式[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贽 李中华;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N];大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德录;乡镇企业财务风险的机制与控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许彪;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演化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3 王道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测度与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卢涛;城市核心调适论[D];重庆大学;2002年

5 张涛;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邱国盛;20世纪北京、上海发展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9 秦远建;产业集约化理论与中国汽车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艳玲;市场经济与青年思想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徐劲松;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国际进程及对我国的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卢展超;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邱永健;广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广西蔗糖业技术创新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6 章福生;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与运行[D];重庆大学;2001年

7 闵光辉;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昌敦虎;欠发达地区支柱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9 郑国;关中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李晶;长春市城市地域空间扩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62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62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