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政策支持

发布时间:2019-04-21 20:35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着特殊的优惠政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性主要受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到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再到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特殊阶段的演变,但其中的特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贯彻这一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关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语言与文化等特殊性问题,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Abstract]:China is a multi-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country, and speci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areas and ethnic minorities. The particularity of ethnic educ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particularity of ethnic groups and regions. The particularity of ethnic areas and nationalitie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natural, histor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other factors.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thnic Education to the Fif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ethnic Education, to the newly formulated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the ethnic education policy of our country has evolved from one special stage to another.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very obvious, that is, on the one hand,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view of the motherland, the national view, the religious view, and carrying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s 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of the nation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formulate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support the cause of ethnic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ethnic areas, fully considering its characteristics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e poli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carry out this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schoo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Then make the n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 mode stage to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mode stage.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08JZD0027)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王鉴;;西北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3 王鉴;;地方性知识与多元文化教育之价值[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4 王鉴;;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6 王鉴;安富海;;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勇;;发展西部体育旅游业与体育文化的创新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于咏梅;教育的经济性贡献与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负担问题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3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马戎;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周文玖;;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潘乃谷;;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珍;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李晓明;;地方性民族伦理文化融入《基础课》课堂教学的途径探讨[J];才智;2012年06期

9 罗强强;;教育在民族地区的双重效应——两个典型回族社区的对比论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10 刘绍卫;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资源的跨文化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乔世明;;民族院校环境法教学实务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谭光;李淑慧;;西部民族地区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胡鞍钢;温军;;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民族理论学会课题组;段金录;张天华;杨继康;张锦鹏;郭锟;;《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研究》总报告[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金文俊;甘肃省促进人口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用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禹文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满心;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戚姝婷;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赵月梅;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平;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执行的文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牛燕军;城市化背景下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黄玲;当代边疆省域社会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赵雁丽;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舒宪;“地方性知识”[J];读书;2001年05期

2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3 胡鞍钢,温军,吴群刚,常志霄;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4 王鉴;;西北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5 胡德海;;论教育的两个“为本”[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6 曾天山;;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7 何喜刚,王鉴;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8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9 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10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鉴;;当前民族教育领域需要重新理解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3 徐杰舜;吴政富;;云南省民族教育政策考察报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雷振扬;;帮助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述论[J];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5 赵靖如;;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凝聚与经济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6 岳天明;;以社会政策及其发展理路为视角全面理解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金炳镐,彭谦,王铁志;中国共产党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形成和发展研究之十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2年03期

8 徐杰舜;吴政富;;试论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5期

9 曹颖;;蓬勃发展的阿拉善盟民族教育事业[J];中国民族;2010年10期

10 聂昕;;云南省潞西市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胜利;;民族教育政策应关注民族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善鑫;;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A];本溪市县区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二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峻;;民族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思考[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王鉴;;试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重心的转移问题[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天海;;民族地区发展与人才问题初探——以镇宁县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7 陈良海;;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难点及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王希恩;;关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向立富;;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关系之管见[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曾德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以广西为例[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四个突破”推进民族地区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彭松;破民族地区发展“瓶颈”[N];乐山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海燕;省政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调研反馈座谈会召开[N];民族日报;2009年

4 王聪;甘肃省政协为民族地区发展加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凝心聚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N];浙江日报;2010年

6 川讯;四川四举措落实推广湖北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经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省民委副主任 李国林;正确处理七种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N];云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万群;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加速民族地区发展、转型和跨越[N];贵州日报;2010年

9 伍晓阳;云南:“十二五”拟投557亿元加快民族地区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刘阳;民族地区发展五大“关键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晏淼;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维;践行渐进西藏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沈丹阳;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雁丽;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新疆的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学敏;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悦;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雪丽;从王朝天下到民族国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雪锋;金融业对西藏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6 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新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伟;学生适应视角看民族教育政策跨文化执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陈令霞;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及其价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9 郑陆林;政府行为中的特殊政策范式:多元视域下的“土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汤昌汇;债转股的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2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62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