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
[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s the same as the cor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educational goal,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form, and provides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t not only meets the basic learning needs of human beings, improves people's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lso gives full play to human potential and promotes the self-realization of human values. In order to develop people-oriented community educ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pilot strategy, resource sharing strategy and personalized strateg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G7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月朗;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3期
2 张艳;终身学习全球化趋势下的教师职后培训与角色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3 袁利平;朱文豹;;终身教育指导下的教育革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4 宣兆凯;从社区终身教育理念的视角看21世纪中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J];成人高教学刊;2001年06期
5 丁保朗;;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概念之诠释[J];成人高教学刊;2006年02期
6 杨诚德,刘恩允;终身学习与人格培养与养成[J];成人教育;2002年Z1期
7 文晶;终身教育理论背景下的中国成人教育改革[J];成人教育;2003年10期
8 马松庭;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9 谭超,吴洪成;试析终身教育和人性论[J];成人教育;2004年03期
10 傅金兰,滕聿峰;终身教育对弱势群体的公平性补偿[J];成人教育;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伟明;;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宁波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摘选)[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5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6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左兵;西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艳;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丽芬;当代普通高中女生成长需要及管理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云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成蕊;初中语文教学延伸阅读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明宏;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苏丽杰;论爱的教育的价值追求[D];西南大学;2008年
7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8 史孝武;理科教师科学探究信念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良刚;论熟练型教师的专业提升与自我超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卢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镜庭;拉丁美洲的非正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2 蒲心文;近三十年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3 梁忠义;;战后日本国民经济计划中的教育政策和计划及其实施[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4 虞承洲;张念椿;冯之浚;;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2期
5 孟辉;信息爆炸、知识老化及其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3期
6 富维岳;社会结构与学校教育结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田华麟;;终身教育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1981年02期
8 夏德清;周南照;;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终身教育”思想的先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从统计看两年制大学(社区大学)[J];科技导报;1981年03期
10 顾明远;八十年代国外教育发展的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靳葆;贾建敏;;基础教育与民族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2 张晓志;;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3 ;科技兴村 教育为本[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4 徐春华;林培城;;跨越世纪的读者教育模式初探[A];论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陈世团;;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与终身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靳葆;贾建敏;;基础教育与民族素质[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阎有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徐安玉;万永正;苟宗泽;李曦;王晓章;;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3)——论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9 阮西湖;;居民城市化的意义和理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10 万静;;教育改革与终身学习[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单传洪;理想·才华·报国志[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苏慧;社区是篇大文章[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刘天柱;社区办教育为家长学校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木风;艺术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通讯员 魏红 本报记者 唐青林;搭建社会参与教育大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唐山电大 杨慧;电大教育与终身教育共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刘媛;爱伴四季[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刘建霞(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培训学院的诞生 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记者 夏越 樊世钢;社区搭台 教育唱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2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7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宋孝忠;关于学习化社区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4 陈永红;新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发展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贵福;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静;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脱产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厦门大学;2002年
7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8 谭萍;论网络对终身教育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2年
9 黄惠玲;论澳门私立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方式多元化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相云;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学前教育模式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04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0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