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国家远程教育平台方案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26 16:15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容纳上千门课程的国家教育平台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使用了互补型信息共享结构、零距离交互技术、统一内容定位技术。它利用现代存储技术,整合了万维网与广播网,有效地解决了“带宽瓶颈”问题。该方案对于解决中国西部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宽带接入问题与教育信息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图文】:

拓扑图,传输系统,有线电视网络,集体接收


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线路长达!"" 万公里,,光纤干线!# 万公里。我国现已拥有覆盖全国 $"%的城市、&"%的农村家庭。用户超过 ’ 亿、收视人口超过( 亿、并且还在以每年新增 &"" 万户的速度增长的有线电视网络,而其带宽利用并不充足,仍有约! ) ( 的带宽闲置。如何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是我们在远程教育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图’ 传输系统拓扑图图!集体接收示意图

示意图,集体接收


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线路长达!"" 万公里,光纤干线!# 万公里。我国现已拥有覆盖全国 $"%的城市、&"%的农村家庭。用户超过 ’ 亿、收视人口超过( 亿、并且还在以每年新增 &"" 万户的速度增长的有线电视网络,而其带宽利用并不充足,仍有约! ) ( 的带宽闲置。如何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是我们在远程教育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图! 示出了几种不同的接收方式。该系统共同特点是从卫星接收信息后加入增值服务再进行二次转发。接收机接收经过*+,- 调制的高速 ./0 流,还原成1+ 数据流,送入本地网络服务器的大容量缓存中,可以选择12345243、67894 和无线转发。前两种接入方式适合城镇用户、学校和集体办学点,无线转发方式特别适合于人口稀少地区。!: 系统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发送方式:并播(!)课程门数:’"!;+1.(()封包格式: ./0<=+> ) 数据管道 ) =+>?<图!集体接收示意图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
【分类号】:G7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杨;一种信息共享的新结构——广存结构[J];无线电通信技术;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朴;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6期

2 万朴;远程教育的成本分析与终身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3 高杨,李幼平;UCL理念及其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01年02期

4 文丽,姚远程,马建国;基于UCL的大规模并播系统接收端软件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5 李幼平;共享信息的第二类网络[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08期

6 马卫东,李幼平;数据广播传输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24期

7 文丽,马建国,姚远程;基于播存网格的智能Agent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5期

8 李幼平,高杨,马卫东;广播将因存储而振兴[J];现代电视技术;2001年03期

9 李幼平;共享信息的文化网格[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3年04期

10 李幼平;马卫东;;普适计算与泛印技术[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建国;具有内容标引的信息共享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汪旭;基于SDH/HFC网络的高速数据广播系统及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2 王映辉;基于有线电视HFC网络的信息共享系统[D];四川大学;2004年

3 陈庆梅;高级机顶盒硬件平台总体设计及部分功能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2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