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综合化:中等特师向高等特教学院转型的必由之路——论高等特教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0-02-19 11:51
【摘要】:中师升格为高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 ,升格后的学校继续办清一色的师范教育 ,还是走多科性学院 (即综合化 )的发展道路 ?这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师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本文在对特师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及人才需求作出分析之后认为 ,综合化是特师走向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并进一步对多科性特教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义遒;;多样化——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杨兴华,董雪明,李晓波;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素质教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3 金玲;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英才培养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常素巧;齐丽红;邹爱荣;;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性障碍及政策建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张旺;世纪之交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陈超,郄海霞;西方大学拓展交往功能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7 李子江;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特色[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8 蒋洪池;;21世纪美国大学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张小敏;;哈佛道德推理课程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杨德广,张兴;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学术权力概念及学术权力主体[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罗尧成;;创新性取向下的大学课程结构优化策略[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邹晓平;;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志刚;郑存库;;论一般地方高校的个性化发展[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5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炜;;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策略[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卢勃;;高等教育的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兼谈高等教育的本体存在问题[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胡仁东;;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协调机制探析[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碧虹;;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中职责转变的原因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云霞;雷国新;;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好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校定位[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广林;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文全;大学的本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郭卉;权利诉求与大学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再罗;教学研究型大学院系定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2 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实施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姚叶;基于公共治理的中国大学章程的制定[D];湘潭大学;2007年

4 陈嵩;中英学位制度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刘振宇;研究型大学德育过程师生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刘小兰;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内容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何洪涛;赣州市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任婷;高校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叶海梅;论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性教学[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勇;综合化:中等特师向高等特教学院转型的必由之路——论高等特教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模式[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581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81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