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文化距离——贵州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珊珊;;试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新西部;2010年01期
2 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年01期
3 牛端;黎光明;;家庭环境特征对主观幸福感“调节—缓和”模型的调节效应[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4 潘世红;;家庭因素对贫困县问题学生形成影响的调查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井莉;;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旭科;宋健;;城市景区的孤岛现象及其治理[J];城市问题;2010年03期
7 陈丽萍;;新时期农村和谐家庭与婆媳文化建设刍议——基于福建省莆田市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蒋育民;;为退休人员做好每一件事[J];社区;2010年01期
9 郑军;张海川;;历史视野中的中西方家庭养老环境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杨雨龙;;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燕飞;;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2 邱晓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思考和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章飞;;骨干教师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4 邹蓉;高健;田晓娟;李伟霞;;中日0~3岁婴幼儿母亲育儿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从容;;新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文;刘南;;我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保护与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碧华;;社区矫正初期青少年对象心理矫正工作探析——以社区矫正对象Z某为典型个案[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马俊;;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设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米伟;;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唱响海洋和谐之音——浅论家庭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10 崔秀玲;;浅谈家庭档案的建立及作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由佳林;老城“变脸”[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惜纯;向世界秀出魅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陈刚 王振华;中国“企业公民”:从“形”到“神”的蜕变[N];经济参考报;2010年
4 记者 饶丽;七旬老人十年建成七好花园[N];长沙晚报;2010年
5 记者 李亦恩;推进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开展[N];岳阳晚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之宏;音乐之声[N];温州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李增瑞;永平着力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8 重庆市大足县妇联 程中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家庭美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记者 谢国庆;我市再部署农村“清洁家园行动”[N];商丘日报;2010年
10 马志德;养儿防老不如参加新农保[N];西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钱贵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杨艳琪;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锋;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艳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晓丰;当代中国吉林省朝鲜族家庭文化认知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裕民;家庭文化及其德育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代薇;现代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功能互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喜茹;两汉家庭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王静;社区环境的优化与学校德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巍;萧军的流浪汉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丽;学习型家庭构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1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8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