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社区、家庭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文化距离——贵州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22:26
【摘要】:家庭与社区所奉行的价值观、语言、信仰、认知、教育观、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对民族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业成就会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社区与学校文化意识的差距是导致石门坎苗族学生在学校出现文化适应困难、难以取得较高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学校文化也要关注少数群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珊珊;;试论社区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新西部;2010年01期

2 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年01期

3 牛端;黎光明;;家庭环境特征对主观幸福感“调节—缓和”模型的调节效应[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4 潘世红;;家庭因素对贫困县问题学生形成影响的调查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井莉;;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旭科;宋健;;城市景区的孤岛现象及其治理[J];城市问题;2010年03期

7 陈丽萍;;新时期农村和谐家庭与婆媳文化建设刍议——基于福建省莆田市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蒋育民;;为退休人员做好每一件事[J];社区;2010年01期

9 郑军;张海川;;历史视野中的中西方家庭养老环境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7期

10 杨雨龙;;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燕飞;;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少数民族艺术教育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2 邱晓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思考和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章飞;;骨干教师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4 邹蓉;高健;田晓娟;李伟霞;;中日0~3岁婴幼儿母亲育儿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从容;;新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文;刘南;;我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保护与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金碧华;;社区矫正初期青少年对象心理矫正工作探析——以社区矫正对象Z某为典型个案[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马俊;;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设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9 米伟;;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唱响海洋和谐之音——浅论家庭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10 崔秀玲;;浅谈家庭档案的建立及作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由佳林;老城“变脸”[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惜纯;向世界秀出魅力[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陈刚 王振华;中国“企业公民”:从“形”到“神”的蜕变[N];经济参考报;2010年

4 记者 饶丽;七旬老人十年建成七好花园[N];长沙晚报;2010年

5 记者 李亦恩;推进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开展[N];岳阳晚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之宏;音乐之声[N];温州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李增瑞;永平着力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N];大理日报(汉);2010年

8 重庆市大足县妇联 程中兰;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家庭美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记者 谢国庆;我市再部署农村“清洁家园行动”[N];商丘日报;2010年

10 马志德;养儿防老不如参加新农保[N];西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钱贵霞;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杨艳琪;祁彪佳及其《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锋;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唐艳云;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晓丰;当代中国吉林省朝鲜族家庭文化认知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裕民;家庭文化及其德育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代薇;现代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功能互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喜茹;两汉家庭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王静;社区环境的优化与学校德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巍;萧军的流浪汉精神及其文学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丽;学习型家庭构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1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581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