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促进智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23:18

  本文关键词:促进智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 团体心理辅导 积极人格辅导 智障学生 人格发展 设计研究 方案设计 培养学生 方案实施 设计意图


【摘要】: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一个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为例,详细分析了积极人格辅导方案设计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人格辅导方案实施的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团体心理辅导 积极人格辅导 智障学生 人格发展 设计研究 方案设计 培养学生 方案实施 设计意图
【分类号】:G76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思想以来,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此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1]。他认为,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李祚山;智力落后儿童人格发展特征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江雪华;申荷永;;美国积极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4 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邓稳根,姚祖才;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钱兵;杨孟莲;;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眼中的积极心理学[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8期

7 林盛杰;听觉障碍儿童人格特性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6期

8 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9 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左占伟,冯超;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概念的区分[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霞;;积极心理治疗与故事疗法在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X;张昌娟;;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求“趣”[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琴娣;轻度弱智儿童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蒋骊;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艳华;听障儿童人际信任与个性特点的关系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施丽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涛;从消极走向积极[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蒙宗宏;论儿童均衡人格的塑造[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晓飞;PBL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辅导机制及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运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建国;让学生学会选择——学生主体性原则[J];人民教育;1999年03期

2 潘晓宁;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李诣殷,杜江波;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巧初探[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12期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大奖赛启事[J];人民教育;2000年10期

5 吴显富,吕斐宜;独生女女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其心理辅导[J];理论月刊;2000年Z2期

6 权福军;高校德育课教学的几点探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1999年 目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赖文龙;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解开青少年“心结”的良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J];北京教育;2001年03期

10 徐萍;从团体辅导看德育的实效性[J];天津教育;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s,

本文编号:833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33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