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2 08:54

  本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日期: 2012-07-06 发布:  

  2012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8篇

2012年第6期

  [摘 要] 本课题组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483名非教育技术学专业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免费师范生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现有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对常用软件和课件制作工具的操作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操作、维护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对教育技术领域新的技术或应用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建议要建立面向专业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建立面向混合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更新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和强化免费师范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教育技术能力; 现状;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赵呈领(1956—),男,湖北老河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E-mail:zhcling@mail.ccnu.省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未来教育家”的战略目标。免费师范生是指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1]自2007年起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陆续开始免费师范生招生,到2010年底,全国在校免费师范生共计4万余人。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免费师范生综合教育素质和教学技能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首要的环节是建立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体系。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参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和新版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3]以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将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分为四个维度、三个层次。四个维度与《标准》里的四维度相对应,分别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三个层次是指基本应用能力、整合设计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其中基本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免费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操作技能、设计技能和管理技能;整合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而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免费师范生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利用教育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和整合设计能力是免费师范生本科阶段必须具备的,而教育研究能力是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阶段必须具备的。课题组同时建立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素体系,共分为12个小的子类别。
  2011年5月,课题组对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涵盖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要素体系的8个子类别(因调查对象为在读本科生,故教育研究能力未在调查范围),目的是了解免费师范生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和创新现有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其中问卷在2011年初对华中师范大学的部分免费师范生进行了试用和修订,从而确保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的对象为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2007级及2008级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免费师范生。涉及的学生专业包括中文、英语、生物、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历史等9个专业。这些免费师范生都已上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并已经过相关的实习或实践经历。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有效问卷483份,问卷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完成,部分图表采用Excel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意识与态度
  1. 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在中小学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25.05%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要”,49.48%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22.57%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一般”。该问题的选项按5级量表设置,按照认同度的高低依次赋值为5、4、3、2、1(5级量表下同),选择结果平均值为3.96,基本达到4对应的“重要”水平,可见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重要性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2. 对教育技术能力是一名中小学教师必备专业素质的认同度
  该问题的选项同样按5级量表设置,被调查者选择结果的平均值为4.07,和“认同”标度值4相当,且选择“认同”或“非常认同”的比例高达82.3%,可见免费师范生对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认同度很高。
  (二)知识与技能
  1. 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熟悉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熟悉和了解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均值基本都处在2和3之间,意味着学生对这些理论的熟悉程度在“不熟悉”和“一般”之间徘徊。
  表1 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熟悉程度
  2. 对常用软件或课件制作工具的掌握程度
  表2 免费师范生对常用软件或课件制作工具的掌握程度
  从表2统计结果看,免费师范生对Windows 操作系统、IE浏览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比较熟练,均值都在3.5之上。但在Flash、FrontPage、Authorware等课件制作工具以及视音频编辑软件的操作使用上,熟练程度较低。
  3. 对教学设计经典设计步骤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经典步骤分为前端分析、学习目标的分析和阐明、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与选择。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前端分析掌握程度均值为3.17,对学习目标的分析和阐明掌握程度均值为3.28,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掌握程度均值为3.18,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掌握程度均值为3.34,对评价方式的设计与选择掌握程度均值为2.98。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对教学媒体选择这一教学设计环节掌握最好,对评价方式的设计与选择这一环节掌握最差,但整体掌握水平处于“一般”。

  4. 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操作和维护熟练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农远工程”教学光盘播放、卫星收视教学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的操作和维护上,教学光盘播放的熟练程度均值为3.18,卫星收视教学的熟练程度均值为2.58,计算机教室的熟练程度为3.03。因为卫星收视教学涉及的设备维护和资源接收操作相应要复杂一些,在读免费师范生接触也不多,故其熟练程度相应较低。
  5. 对混合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对混合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了解不多,很了解的仅占0.4%,了解的仅占6.4%,有35.0%的免费师范生没听说过这些学习模式。
  (三)应用于创新
  1. 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免费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率最高的是多媒体课件,高达86.5%,其次是教学素材库、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和博客,均不足50%。可见免费师范生已开始尝试使用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依然占主体地位。
  2. 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曾使用过的教学策略
  
  图1 免费师范生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
  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
  从图1可看出,免费师范生在教学实习或实践(比如微格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策略是讲授型教学策略(73.5%),其次是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53.6%)和发现式教学策略(48.4%),使用最少的是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和支架式教学策略。
  3. 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曾使用过的教学模式
  
  图2 免费师范生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
  对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
  从图2可看出,免费师范生在教学实习或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模式是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61.9%),其次是授导式教学模式(53.0%),使用最少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26.1%)。
  4.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甄别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统计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搜集的能力均值为3.57,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甄别的能力均值为3.27,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均值为3.08,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制作的能力均值为2.92。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甄别和二次开发的能力处于“一般”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对资源处理能力要求的提高,很明显被调查者的能力均值不断减小。
  5. 日常学习中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
  
  图3 免费师范生日常学习中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
  从图3可看出,免费师范生日常学习中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主要有借阅教辅书籍(79.5%)、到专业网站查询(79.3%)和通过搜索引擎搜索(67.3%)。有59.4%的免费师范生选择通过和同学共享的形式获取学习资源。使用较少的途径是通过学术性数据库获取和通过教学光盘获取。
  6. 在实习或实践中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在实习或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是计算机+投影的多媒体组合方式(66.5%),37.3%的免费师范生使用过电视机+DVD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24.8%的免费师范生使用过录音机,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外语和中文专业。值得一提的是仅有10.3%的免费师范生使用过卫星收视教学。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践或实习中,有74.1%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新课程的引入中,有75.4%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有66.0%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有38.1%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向学生布置作业,有36.2%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评价,有31.1%的免费师范生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反思。
  8. 对教育技术领域新的技术或应用的熟悉情况
  结果显示,对RSS、SNS等社会性软件的熟悉均值为1.97,对Moodle的熟悉均值为1.89,对电子白板的熟悉均值为2.32,对视频会议系统的熟悉均值为2.24, 对绩效技术的熟悉均值为1.86,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熟悉均值为2.08。由此可见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技术领域一些新的技术或应用不甚了解。
  (四)社会责任
  1. 对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同度
  对保护版权的赞同度为3.85,对确保资源安全性的赞同度为3.99,对保证学生信息安全性的赞同度为4.25,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赞同度为4.39,对如实反映教学现状的赞同度为4.17。可见免费师范生对技术在教学中应承担的社会责是非常认同的。
  2. 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协作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20.7%的免费师范生表示能很好地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协作,41.4%的免费师范生表示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协作的能力一般,值得一提的是,有12.4%的免费师范生表示自己在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协作时存在障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免费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理论,比如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远程教育理论的熟悉程度介于“熟悉”和“一般”之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免费师范生比较关注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度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了解教育技术理论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随着该课程的结束,学生对理论知识也会逐渐淡忘,直至变得陌生。
  2. 免费师范生对常用软件和课件制作工具的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免费师范生对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IE浏览器、字处理软件Word、演示文档制作软件Powerpoint和表格处理软件Execl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但对于一些课件制作的常用工具比如动画制作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视音频处理软件的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这种现象首先和使用环境有关,Office系列的软件学生使用的频率较高,自然掌握度比较高,而Flash等软件平时使用的机会少,掌握度自然较低。其次和学生对课件制作工具的理解也有关系,很多学生认为在日后的教学中制作课件只需要最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就够了,学习其他软件没有必要。

  3. 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从学生对教学设计经典步骤的掌握情况来看,整体水平为“一般”,部分学生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与选择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教学设计的实践锻炼不够,主要是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过教学设计的训练,在教学实习中对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也有所忽视。
  4. 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操作、维护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未来扎根基础教育(包括两年为农村教育服务)的生力军,免费师范生必须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特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免费师范生必须具备与农村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比如掌握“农远”工程三种模式对应的设备和技术操作、教学应用的课堂教学设计,掌握“农远”工程中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甄别、二次开发、应用等。[4]从调查结果看,免费师范生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操作、维护和应用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尤其在卫星收视教学的操作、维护和使用上熟练程度较低。一方面因为现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对“农远”工程三种模式关注不够,学生对三种模式并不是太了解;另一方面是对三种模式的实践机会不多,对卫星收视的实践操作机会更少。
  5.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将信息技术与学生今后将要教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是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同学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新课程引入、教学内容展示和与学生的互动,而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即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学生的关注度较低。
  6. 对教育技术领域新的技术或应用的关注度不够
  免费师范生作为师范生群体中的佼佼者,必须拥有数字化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关注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并用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但从调查结果看,教育技术领域一些新的技术和应用趋势对免费师范生来说都显得很陌生。对于电子白板这样在业界已开始广泛应用的教学媒体,学生的熟悉度仅为2.32。
  (二)建议
  1. 建立面向专业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甚至将免费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等同于该课程的课程目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作为培养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平台,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以该平台为依托向师范生的所属专业进行辐射和延伸,重点培养师范生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延伸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在专业学习中对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潜移默化。比如专业任课教师倡导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专业学习,强化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培养;倡导学生以电子作品的形式提交专业课程作业,强化免费师范生对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和对资源的搜集、整理及二次开发的能力;倡导学生将教学设计的思想贯穿在自己的专业实习或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2. 建立面向混合学习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有机整合,[5]其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学习,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鉴于学生反映的没有足够的时间、缺乏有效的实践等问题,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混合学习的方式,即教师面授与学生在线学习相结合、小组协作学习与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教师面授主要是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在线学习主要是通过专题网站和讨论区进行扩展性学习,是对教师面授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可改变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小组协作学习与基于Web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以任务和项目驱动的学习环境中加强学习伙伴合作和个人提升,进而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
  3. 更新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
  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将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等同于以往的普通师范生的培养,忽视了免费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普通师范生的区别。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结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免费师范生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要体现创新性教师和示范性教师培养的要求,既要能胜任城镇中小学教学的要求,又要能胜任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要求,他们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比普通师范生更高。此外,部分学校制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大纲只是根据以前的培养大纲进行了微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以往应掌握的工具和软件已被淘汰,但仍赫然出现在其培养大纲中,而一些新的工具和软件比如电子白板、社会性软件却未被提及。这也正是调查中很多学生对教育技术领域一些新的动向和技术知之甚少的原因之一。所以,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既要根据他们未来岗位的要求进行更新,,同时也要根据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行更新。
  4. 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71.6%的免费师范生反映其技术操作不够熟练,这说明免费师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为欠缺。要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大设备方面的投入,同时要适当增加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实践学时,让学生有充分实践来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纳入到免费师范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当中,作为其能力考核合格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可以以院系为单位开展诸如课件制作、Flash动画制作和网页制作之类的课外学术竞赛,激发学生对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省略/zwgk/2007-05/14/content_614039.htm.
  [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3]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NETS for Teachers 2008[EB/OL].省略/standards/nets-for-teachers.aspx.
  [4] 瞿堃,樊碚.论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6):20~22.
  [5]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8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