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委婉表达法习得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大学》 2007年
留学生汉语委婉表达法习得研究
尹晓静
【摘要】: 委婉语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对于那些不礼貌的、不雅的、不好说或不愿说的话语,人们会故意用一些礼貌用语或者比较缓和的言辞,以曲折、含蓄甚至隐晦的委婉方式来进行表达。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的角度深入研究,采取访谈与开放式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了留学生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并与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主要探讨文化对留学生委婉语使用的影响;留学生的母语中是否也有与汉语类似的委婉语替代形式等问题,并且重点从间接言语行为角度将留学生和中国人委婉语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描写留学生言语表达的语用特点,研究影响留学生委婉表达得体性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留学生认识到了在某些情境下,当自己的言语行为可能不太礼貌或是威胁到对方的面子,都会用目的语中的一些策略采取补救措施,进而促进双方之间交谈的和谐和融洽。但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深,对社会关系、相对权势认知的不足以及语言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委婉表达的策略选择和语言形式。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结合研究成果和留学生汉语学习特点,首先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文化内容的编写,让留学生了解委婉语词的文化内涵,并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介绍和对比的方法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含蓄、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并让学生对其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同时结合大量的交际练习不断提高留学生汉语委婉表达的语用水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明霞;欧美留学生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林云云(EI PHYU HNIN MAUNG);汉缅委婉语词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孟雯;留学生汉语习得中委婉表达的考察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昀;留学生汉语委婉语习得状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沈玉皎;汉语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西北大学;2012年
7 赵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委婉语习得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非;二语学习中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研究;2004年04期
3 徐海铭;委婉语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4 吴建设;拒绝语的表达方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萍,郑树棠;语际语用学研究评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5期
6 郝春霞;对英汉两种语言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5年01期
8 刘思;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语用差异及其原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9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10 刘萍;论汉语委婉语的语义衍生途径[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钟文;;委婉语和合作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梁改萍;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任士明;;浅析奥斯汀的“performatives”发展及对翻译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杨雪丹;;中日礼貌请求策略之异同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颖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迁移与语用失误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文;;委婉语和合作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殷定芳;从语用角度解读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桂莉;;浅谈语言及文化中的委婉语和禁忌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殷红伶;委婉语的文化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唐建福;易斌;;论委婉语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邵明;胡平;郭慧敏;;浅谈英语委婉语之社交功能[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1期
7 蒋涛;浅谈固定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J];鄂州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9 王永忠;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10 林艳,何寿鹏;日、英、汉语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方式[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立;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杨宏伟;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朴缮希;浅谈汉语委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谈汉韩委婉语的对比[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李晓虹;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D];广西大学;2003年
5 彭晓春;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丽敏;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育兰;英汉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辉;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理据及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蔡晓丽;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昕;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文化因素的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2 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年01期
3 刘国政;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1年05期
4 张小梅;大学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洪岗;;语际语语用学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洪岗;语际语语用学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辜同清;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许汉成;弗罗尔金娜隐含观点述评[J];外语研究;2002年02期
9 贾玉新;文化相关论与言语行为理论[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10 司联合;过渡语、语用能力与文化教学[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兰;语用能力、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2 李丹丹;;在汉语综合技能课生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3 王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测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3期
4 黄金荣;浅谈英语委婉表达法的构成手段[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邓恩明;;语用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3期
6 江海漫;;言语行为理论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指导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喻庆;;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7期
8 喻庆;;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9 孙文婧;高淑平;;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1年02期
10 刘丽华;;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光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晓静;留学生汉语委婉表达法习得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3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5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6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张晞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9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