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
本文选题:自我同一性 + 同一性状态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摘要】: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大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巩固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个体因素与家庭环境两个方面。个体特征因素直接作用于同一性形成过程,家庭环境一般要通过与个体特征的相互作用才能对同一性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从人格、因果取向和自我不一致三个个体因素以及依恋与分离-个体化两个家庭因素来考察大学生同一性状态的影响因素,探讨家庭环境与个体因素的单独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济南、徐州和太原选取7所普通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1131名大学生,使用修订后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Bennion Adams, 1986),“大五”人格问卷(Costa McCrae, 1992),因果取向问卷(Deci Ryan, 1985),自我不一致问卷(Hardin, 2002),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Armsden Greenberg, 1987),青少年分离-个体化测验(Levine, et al., 1986)进行集体问卷施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人格中的开放性和谨慎性对同一性获得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性较强地正向预测同一性延缓,谨慎性与早闭状态有较强的正向联系,外向性、开放性较强地负向预测同一性扩散。因果取向中的自主取向负向预测同一性早闭,控制取向较强地正向预测同一性获得和延缓状态,非个人取向较强地正向预测同一性扩散,负向预测获得状态。自我不一致较强地正向预测同一性扩散,负向预测获得状态。(2)除人格中的开放性对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有直接影响外,五种人格特质主要以因果取向或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间接影响。(3)良好的亲子依恋可较强地正向预测同一性获得,负向预测扩散状态。积极的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获得状态有很强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的分离-个体化与同一性扩散有很强的正向联系。亲子依恋与积极分离-个体化有很强的正向联系,对消极的分离-个体化有很强的负向预测作用。(4)除对同一性早闭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外,亲子依恋主要以积极和消极的分离-个体化为中介对四种同一性状态产生间接影响。(5)高的亲子依恋与低的谨慎性、开放性相结合,可对同一性早闭做出较强预测。不论亲子依恋高低,高外向性都可预测较高水平的同一性延缓。高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谨慎性与低的消极分离-个体化相结合,最有利于同一性获得。在高开放性条件下,高积极分离-个体化预测较高的同一性延缓和较低的同一性早闭。(6)亲子依恋除对同一性获得和早闭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外,主要以因果取向或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间接影响;分离-个体化除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外,主要以因果取向或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间接影响。(7)亲子依恋主要通过分离-个体化和因果取向/自我不一致的两级中介变量对同一性状态产生间接影响,且亲子依恋对同一性早闭状态有较强的直接正向预测作用。(8)在分离-个体化与同一性获得、早闭状态的关系中同时存在人格的调节作用与因果取向/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且在消极分离-个体化与同一性获得状态关系中发现了谨慎性有中介的调节作用,即谨慎性的调节作用完全是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实现的。
[Abstract]:In the late stage of adolescence ,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the key period of self - identity formation and consolidation .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self - identity formation have been the core issues of the researchers ' concern .
From Jinan , Xuzhou and Taiyuan from Jinan , Xuzhou and Taiyuan ,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revised self - identity questionnaire ( Benares Adams , 1986 ) , " Big Five "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 Costa McCrae , 1992 ) , causal orientation questionnaire ( Deci Ryan , 1985 ) , Self - inconsistency Questionnaire ( Hardin , 2002 ) , Adolescent Separation and Individual Test ( Levine , et al . , 1986 ) .
( 2 )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prediction of identity acquisition and self - inconsistency ,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identities . ( 8 ) In the relation of separation - individuality and identity acquisition , early - closed state , there are mediating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cause - effect orientation / self - inconsistency , an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rudence is foun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separation - individuality and identity acquisition , that is ,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rudence is realized by self - inconsistency as intermediary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4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宋尚桂;;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亲子依恋、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2 奚彦辉;姜颖南;;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实现路径的新思考——兼论高校人文素质课的崭新价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刘经兰;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探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树青;;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与自我同一性状态之间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赵笑燕;周斌;陈波;;对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干预策略[J];考试周刊;2010年56期
6 周晨琛;安佳维;艾亦菲;贾翠;;网络与自我意识——“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J];学理论;2011年20期
7 刘杨;方晓义;;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状况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张乾一;文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依恋的关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树青;石猛;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荣华;刘英;王盼盼;邱佩钰;戴家隽;;大学生成长水平量表的编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三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江楠楠;大学生同一性发展特点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莎;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立明;大学生自我的发展及教育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丽霞;大学生元情绪、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6 王珍;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弓思源;始成年期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状态及其与个人动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8 沈益林;大学生自我同一状态与家庭功能、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艳萍;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问卷编制及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黄岩弟;大学新生依恋、情绪智力及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2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2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