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儿童中晚期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轨迹——同伴接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08 18:46
  儿童中晚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刚刚踏入青春期,不仅要面对学业压力,还要应对升学所带来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和压力会导致个体对学校的不适应,进而影响其学校情感投入(School emotional engagement)程度。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关于学校情感投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内尚未有研究揭示学校情感投入在儿童中晚期的发展趋势,并且也很少有研究考虑父母教养行为和同伴关系在其中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儿童中晚期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变化,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在学校情感投入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由两个子研究组成:研究一借助横断研究设计,以5979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学校态度量表(SLAQ)测量被试的学校情感投入程度,父母教养行为量表(CRPR)测量父母教养方式,并采用同伴提名测量被试的同伴接纳程度,通过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探索学校情感投入的年级差异,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学校情感投入的预测作用。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对490名四年级儿童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通过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学校情感投入的...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学校情感投入
        2.1 学校情感投入的定义
        2.2 学校情感投入的测量
        2.3 学校情感投入发展特点
        2.4 学校情感投入的性别差异
        2.5 学校情感投入发展的影响因素
    3 父母教养方式
        3.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与类型
        3.2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情感投入的关系
        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情感投入:可能的文化差异
        3.4 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学校情感投入的协同影响
    4 同伴关系与同伴接纳
        4.1 同伴关系的定义及测量
        4.2 同伴接纳与学校情感投入的关系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1 问题提出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儿童中晚期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的关系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实验流程
            2.4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对学校情感投入的预测
            3.3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情感投入的协同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同伴关系对学校情感投入的预测
            4.2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情感投入的预测
        5 结论
    研究二: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轨迹: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接纳的作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3 实验流程
            2.4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缺失值处理
            3.2 描述性统计结果
            3.3 儿童四到八年级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轨迹:无条件模型
            3.4 学校情感投入发展轨迹的性别差异
            3.5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情感投入发展轨迹的关系
            3.6 同伴接纳与学校情感投入发展轨迹的关系
        4 分析与讨论
            4.1 学校情感投入的发展轨迹
            4.2 学校情感投入发展的性别差异
            4.3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情感投入
            4.4 同伴接纳与学校情感投入
        5 结论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1 总结论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4003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4003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