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 投稿:杨孭孮 XX
本文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 投稿:杨孭孮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行为,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语行为配合言语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时所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学生体育…
摘要:19世纪80年代美国校园里就有啦啦队,啦啦队是从美国传入中国,在我国啦啦队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高校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啦啦队运动项目是推动和…
摘要:探讨“高住低练”肝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包括HIF1α)之间关系,为低氧训练提供科研资料。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安静对照组(C)不训练,不进行低氧暴露;低氧暴露组(HE)和高住低练组(Hilo)每天低氧暴露(氧浓度1…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行为,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 语行为配合言语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时所伴 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 控制学生体育课堂行为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探索与研究 ,旨在深化非言语行为的认识,以便体育教师巧妙地运用非言语行为于课堂教学之中,从而 更好地增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教师;非言语行为;交际;辅助;控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1-0076-04
Study on the Teachers’Act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hysi cal Education Teaching
FAN Yunxiang,MA Weip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 ha 410012, Hunan China)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acts of communication for teacherstudent int eraction. Verbal languag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 ans of coummunication, but the use of nonverbal language with verbal languageis far more than single verbal communication.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use of words associated with nonverbal behaviorh as unconsciously in a state of unconsciousness. PE classroom etaching aids,org anization and control of classroom behavior of students areimportant functionsof nonverbal behavior.The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nonverbal behavior of te achers in PE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nonverbal be havior, so as to make use of it in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fully and to enhance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optimized.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nonverbalbehavior; communication; aids; control
课堂教学是一种交际行为,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言语与非言语行为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语配合言语进行交际, 其 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课堂教学不像其它学科可以用言语表达教学内容,而是把 大量的时间用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体育教师若能将非言语行为巧妙地运用于课 堂教学之中,无疑会增强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然而,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言语 时所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没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使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处于 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本文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探索与研究,旨在引起广大 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高度重视,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运用非言语行为,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非言语交际形式
1.1 动态无声交际
1.1.1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体语言中无声传达感情或反映信息接受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1],也 是决定教 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气氛的非常重要的非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面部表情可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对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敏感,教师 微笑的表情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乐于接近;愤怒或过于严厉的表情使学生避而远之,望而生 畏,甚至对学习内容厌烦、抵触。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用不同的表情赞许、鼓励、肯定、提醒、约束学生的行为。教师的面部表情对课堂气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 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面部表情过于严肃,课堂气氛则沉闷,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教师能上课时总是露出和蔼温馨的表情,如微笑的表情讲授和提问,会让学生觉得亲切 随和, 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亲密度,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则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1.1.2 目光语目光语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眼神和视线变化将一道道内涵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目光传递给学 生,使之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并付诸教学过程,有着传达赞许、认同、表扬、不满、鼓励、 理解等信息作用[2]。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自己的目光与每一 个学生的目光交替“对 流”,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和蔼、信任而期待的目光。例如,当学生在练习时 教师以热情期望的随视目光跟随学生完成一系列动作,会给学生以鼓励和安慰;对 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一时未能掌握动作的学生,教师可用期待、热忱的目光给学生 的期望与鼓励,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当学生克服种种困 难完成某一身体练习时,教师应投以赞许的目光,予以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还抱 有更高的期望,激励的作用胜于语言表达。此外,体育教师还应通过目光来观察学生面部表 情,从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反映出来的心理、生理状态,来判断教材教法是否合理,课的密度 和运动量是否恰当,以便下次课调整改进,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1.1.3 手势手势指的是手、手臂、手指的动作[3]。手势动作简单、方便、形象化,在一定程 度上能表 达动作技术,又能使学生较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动作,起到言语所难以达到的效果,是体育教 学中常用的手段。如武术教学中通过指、掌、拳、腕、臂等不同造型以及伸抓、握、摇等不 同动作来表示教师所要表达的技术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不少手势动作已成为体育课堂教学中某种意义的固定符号,如竖起拇指表示肯定、 赞同、鼓励;摇手表示否定、制止、动作质量差;握拳表示鼓励,击拳表示提醒等。
1.2 静态无声交际
1.2.1 时间语言主要是关于时间控制的“时间学”,专门研究对时间安排和控制在信息沟通中的意义和作用 [1],对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也具有实际意义。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各部 分时间的 安排和控制,什么时候该做一般练习,什么时候该做专门练习,注意讲解与纠正动作的时机 ,控制学生完成动作时间等,这些不同的选择会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如教师讲解时间过 长,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讲解效果;学生练习时,教 师不要因为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或其它练习而经常性的中断练习,以免破坏学习的练习节奏, 引起学生的困惑。教师对每一个项目练习时间的控制视具体情况,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教师 应顺应学生练习情绪可适当延长练习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技术,练习质量也可以得到 提高。
1.2.2 空间语言空间语言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互动位置的远近(即空间距离),以此作为象征性信息符号来传递 信息的,并根据其位置变化来表现交流者之间的关系和态度。[5]体育课堂教学上 学生活动 自由度大,教学空间范围广,师生间空间的每一变化都反映出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在授 课时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可走进其身旁,给以劝告,就比在原来较远的地点进行 教育效果更好。当课堂遇突发事件时,如学生受伤,教师应迅速赶到,问明受伤情况,给予 适当处理,这种师生间距离的缩小,会使学生感到很大的安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 用和考虑师生间的远近高低不同的距离,会给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在课的开始 部分,教师距学生较远无形中使学生感到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起到提醒其注意力集中的作 用;在课的基本部分为了加强教学效果,需要设法“接近”与学生的距离,如根据教学内容 的需要调整变换位置,或在学生练习队伍或场地周围走动巡视,以便顺畅地沟通,及时进行 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以达到指导帮助学生以及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的目的。
触摸实际上也是教师对空间距离的控制。[5]触摸过程能传递各种不同的特殊信息 ,体育教 学中教师常利用身体接触等手段,达到教学信息的传递。例如:善意的击打消除学生的错误动 作,赞许的抚摸强化学生的正确动作,这些都给学生所做的动作一个无声的评价。体操教学中 帮助学生体会、完成动作,帮助的部位、时机和用力的大小,均在帮助过程中通过身体接触来 传递。它能提示学生应注意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发力时机和要使多大的力等等,启发学生积极 思维,从而达到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
1.2.3 物体语言非语言学研究认为物体语言可以传递交流情感的地位、职业、性别和心理活动。[6] 在体育 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运用自身器官的动作情态、姿势构成各种非言语交流行为,而且还能 创造出许多运用身体器官以外的物体来传递信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上教师的服饰往 往是向学生打的第一声招呼,其传递信息的速度快于其它任何方式,它常常很大程度上影响 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基调,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相关认识,甚至会决定学生对整个教学过 程的心理状态。教师穿着整洁、得体,会使人显得精神、干练,身着色彩鲜艳的运动服,会 给学生易“接近感”,知道教师要和大家一起练,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相反, 教师身着便服,脚穿皮鞋,或衣饰过分新奇艳丽,或不修边幅衣衫褴褛,就会破坏体育教师 的外观形象,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拒绝接受的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而且也难以完成示 范和保护帮助工作, 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此外,教学的器材、场地等物体,经过教师的精心布置,巧妙使用,也能够作为物体语言发 挥其信息载体的作用。如体操教学中的讲解,教师如在手臂或裤腿上做有不同颜色的醒目标 志,使学生能十分清楚识别教学示范中左右臂各腿依次交替动作的变换,为动作示范增添情 趣性和新颖性,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1.3 有声交际
1.3.1 类语言类语言也称副语言,是指一些超出言语行为特征的附加现象,即有功能性发声但无固定意义 且不分音节的“言语”。[7]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各种叫声、笑声、哼声、口头语 呻吟以及 掌声等都算作类语言。这些类语言在体育教学的情景下用来讲解语词的思想、传递信息、交 流感情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胜似言语行为的功能。
1.3.2 伴随语言伴随语言主要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包括音调、音质、音量、语速、节奏等声音要素。由于 它们不是言词词语本身,因而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达,以便准确表述意思和所具有的情感 。[7]如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叙述技术动作要点,语调宜庄重沉稳,简洁明了;纠 正动作, 声调宜舒缓委婉。如喊“立正”口令,要短促有力,语调强烈,声音宏量,这样学生便会精 神振奋,注意力集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调、音量或节奏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起到 不同的效果。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个学生讲“你表现很好”这句话可以因声调、语速、 重音、停顿、节奏等特征的不同,而分别具有赞叹、疑问,甚至讥讽的意思。教师的伴随语 言作为言语行为的“弦外之音”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强烈而深刻的。应多采用一些鼓励、 赞扬、肯定的语气,少用或不用哪些轻蔑批评、讥讽的语气,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2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2.1 辅助性与独立性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班尼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势、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是替代 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8]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 行为 常常伴随言语行为起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教师改变语调、语 音等非言语行为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言语更形象、生 动、具体;动作示范与讲解的结合使用,能尽快建立动作表象。与此同时,教师非言语行为 还有一定的独立性,常用于独立传递信息,且效果明显。如通过击掌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 和速率进行练习;通过手势指导学生行进或动作的方向;通过口哨哨音的强弱、长短,来调 动队伍、指挥做操等。
2.2 真实性与选择性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大多属于理性层面,而非言语行为发出的信息则总是潜意识地自然流 露,因此往往更具真实性。有研究表明,非言语行为显示人的内心世界的效果是言语行为的 五倍。[9]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感染和教育学生 ,另一方 面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尤其不能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个人情绪和表情随意带入课堂 教学中,而应该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控制,把有利于教学的非言语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把 不利于教学的表情隐藏起来,人为地加以掩饰。此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目光、动作 等非言语行为中觉察出学生的真实感受。比如,当某学生踢足球碰踢了脚趾头时,身体将显 现某种非言语行为的痛苦迹象。
2.3 确定性与差异性由于师生长期的教、学、练等课堂活动与情感上的交融,彼此间已建立统一的或类似的非言 语行为编码系统,使得大多数非言语行为的意义具有确定性。例如,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 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手势就可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或排斥,是继续还是暂停练习 等,学生一看就会理解教师的用意,并依照教师的暗示选择自己的行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 语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在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会带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正如世上绝找不到完 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在非言事行为的接收和表达上 存在着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例如对于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当教师与他长时间的目光接触 时,常被理解为喜爱、鼓励、期待,从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但对于怯懦内向的学生来说 ,可能会令他诚惶诚恐。确定性和差异性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应因材施教和因人 而异和师生的默契。
2.4 直观性与持续性众所周知,言语行为诉诸人们的听觉,不具有视觉的可感性。而非言语行为以其立体的,可 感的动态的表情、动作、姿态构成一定的立体图像来传递信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 ,因而它具有直观性的特点。[10]比如,体育教师把动作过程和要领、方向等通过 自身肢体 动作,转变成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示范动作能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动作表象,更能准确地掌 握技术动作。言语的信息交流是由可分离的部分构成的,非言语交流则是持续性。体育课堂 教学中学生适应长时间的言语说教等刺激后,对非言语行为的生理刺激产生强烈的反映。例 如善意的击打,会使学生记住某个动作要领或改正某些错误动作,微笑的点头或某种手势等使 学生加深正确动作记忆。所有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在一时间消逝,也正由于它的生理 痕迹是持续深刻的,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比较明显。
3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3.1 辅助体育课堂教学
3.1.1 有利于在师生间搭起情感交流的桥梁, 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情绪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制约,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的学习情绪 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积极的课堂非言语行为会引起学生肯定的情绪体验。[1 ]比如 教授纵箱分腿腾越时,刚开始练习时,有些学生不敢跳,教师可鼓励学生先跳上箱,骑在上 面并逐步向前移动“推手点”(白胶布做的标记),完成的同学以点头赞许或是竖大拇指予 以肯定,带领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那些原先不敢跳的同学从教师的表情和神态 中,从师生们不断击出的掌声中得到鼓舞和鞭策,从而会逐渐克服心理上的压力,最后能较 为圆滑地完成学习任务。恰当的非言语行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 距离,这样教师教的起劲,学生学得开心,师生配全默契,教学相长。
3.1.2 有助于传递动作信息和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与难点体育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非言语行为形式表达的 效果是我们用言语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漂亮、干脆利索、恰到好处的示范动作往往会赢得学 生的一片喝彩声,同时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念头,反之示范失败,学生本来心理害怕,这 下更提不起兴趣了。教师在做示范时,必须准确、优美、自然、清晰,富有节奏。此外,还 要注意示范的时机、距离和位置。通过示范不仅使学生感知动作的顺序和关键,而且对学生 起到良好的心理影响,树立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 果。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伴随言语的变化突出和强化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教学重点与难点。因为 伴随言语具有强调有声语言的语义重点,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功能。当教师在正常知识讲授 讲解时,教态和谐而大方,语气平缓而柔和;当讲到重点或难点时,语气加重,音量提高, 或者附以手势、姿态以及表情等非言语行为强化讲解传递的教学内容,或者附以身体动作进 行示范,更能加强教师想要传递的教学内容,使教师表达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更清楚更明确 ,也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教学内容与要求。
3.1.3 有利于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知效果教师讲解示范的同时辅之以恰当的非言语行为,能够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学生自 觉地接受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暂时神经联系,提高其理解和感知效果。尤其在给 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或做诱导练习时,伴以适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辅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这 样可以加强教学力度,渲染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引起注意,提高兴趣,振奋精神,能使教师 语言表达清楚,并且得到了强调。手势的运用往往与讲解、面部表情相结合,最常用的一种 是指示手势,用来指示前后左右、视觉可及范围内的对象,如教师在教篮球防守移动时,用 变化的手势发生前后左右移动的指令手势,指挥学生做出相应的脚步移动。另一种是象形手 势,如篮球裁判做出的暂停、三秒、二次运球走步、推人犯规等手势都形象地表示了其含义 和性质,使人一看就懂。
3.2 组织和控制学生体育课堂行为
3.2.1 利用非言语行为组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识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 撑学习会使学生疲倦,难以持久[11]。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无意 注意的作 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目光、表情、手势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发出表示同 意或不同意、满意或不满意,鼓励或制止学生某种行为的体态信号,从而起到组织优化课堂 教学的作用。此外,体育教师应正确运用微笑来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创造亲 切愉快的氛围。如向学生提问或请学生出列示范时,教师以微笑注视某个学生,会给他以鼓 舞和信心。
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安排和控制对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体育 课堂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与控制,先要求什么,后要求什么,对不同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出 现的不同问题,是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对哪些学生强调什么,用多少时间等等,都具有时 间控制的问题。这些不同的选择和时间安排将会给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使体育教学管理和 教学秩序得到改善。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控制人际空间距离来达到组织、管理教学秩序的目的,使学生与教师 在不同空间距离的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师完全是通过自己的位置站立与示范 面角度,走近或远离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从教师与自己的互动位置和距离的变化获 取一种关系和态度。例如,教师为督促某个学生做练习时越靠近学生,学生就会越感到自己 处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他们的练习行为越接近教师所期望的行为。这总比教师远离学生 大声叫喊来督促其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3.2.2 利用非言语行为惩罚和调节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惩罚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惩罚,也决不包括体罚或 变相体罚。其优点在于他先行于规则和纪律惩罚,可以防止违纪行为的升级和其负作用的扩 散。如果教师一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就立即用言语去公开指责,甚至将违纪学生驱出“课 堂”,这样做既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感情对立,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中断, 即使教师用言语制止的学生的违纪行为,但由于教师的新异刺激,使大家都把注意力转移到 挨批评者身上,反而分散了更多学生的注意,教师继续上课时,又需要一定时间重新启动全 班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课堂的连贯性。
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经常成功地利用各种非言语行为来制止或消除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体育 课堂教学的活动范围大,周围环境的干扰多,不遵守课堂纪律相对增加,尤其室外分组练习 时,随便讲话、嬉闹、做小动作等现象很多。对于这些违反纪律的行为,有经验的教师一般 不立即大动肝火,点名训斥或赶出课堂,这样做会引起课堂秩序混乱,而是以表情、动作等 予以非言语行为暗示学生使之觉察到教师在警告他,随之会安静下来并按教师要求进行课堂 教学活动。当然,教师此时也可以采用暂停讲话或提高讲话声调,注视讲话的学生皱眉、摆 手、摇头或靠近嬉闹的学生用手轻拍肩膀,予以提示,效果也同样明显。再比如教师在讲解 动作要领时,发现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讲话,干扰其它同学听讲,这时,教师就可以用非言语 行为来调控,教师可以突然停下来,用目光注视该学生或用头、用手轻轻摆摆,或对该学生 皱皱眉,努努嘴,即可提醒引起该学生的注意,这比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地点名,严厉地训 斥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 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5,301.
[2] 张广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J].教育研究,1987(6):34.
[3] 张慧.浅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艺术[J].教学与课程研究 2008(4):79-80.
[4] 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原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10:37-40.
[6] 梁建平,候乐荣.体育运动中的体态语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60.
[7] 罗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美). 非语言交流[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 社,1991,7:23.
[8] 许晓梅.非言语沟通研究的进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2(4):164-165.
[9] 常思亮.记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基本功能[J].湖南师大社科学报,1994(1):89- 90.
[12] 李群英,赵彦荣.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4) :114-115.
[13] 吴德芳.论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5):62-63.
[14] 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127-130.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行为,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语行为配合言语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时所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学生体育…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行为,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语行为配合言语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时所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学生体育…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行为,师生间的言语是最主要的交际手段,但利用非言语行为配合言语其效果远胜于单一的言语交际。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言语时所伴随的非言语行为至今处于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非言语行为具有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学生体育…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