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文化自觉的实践策略
[Abstract]:The practice strategy of local curriculum culture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tudied. Local culture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Regionalism, nationality, humanism and pertinence ar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urriculum. To realiz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local curriculum,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regionalism, practicability, pluralism, openness, comprehensiveness and inquiry.
【作者单位】: 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党总支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进利;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2 成尚荣;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曹石珠;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基于郴州市部分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状况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马健生;王勇;;新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李定仁,段兆兵;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邹尚智;;论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功能和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1期
5 蒋士会,陈朝晖;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余雪春;;校本课程开发负效应及其根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2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霞;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孟艳;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炬元;人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点与终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危宝华;天门市皂市中学“水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文;校长课程领导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娟;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丽娜;校本课程开发中教育利益相关者影响力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群波;“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红玉;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兰花;“了解海口”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邹吉忠;论现代制度的秩序功能[J];学术界;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安;;美育:优化文化学——新美育观念演说[J];探索与争鸣;1987年01期
2 ;关于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11期
3 欧阳哲生;;从文化困境中走出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批判”导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4 欧阳哲生;;从文化困境中走出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批判"导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5 邹广文;论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含量[J];浙江学刊;1992年06期
6 搂宇烈;东方民族的文化自觉,决定了东方哲学在21世纪的重要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全国权;文学艺术创造过程论试谈──二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曹世敏;教育理论研究反思的文化意蕴──与雷鸣强同志共鸣[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6期
9 陈长荣;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苏州文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石兴泽;老舍文化心理与文学思想生成、发展的二重奏演[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高永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文化自觉[A];“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志强;;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文化自觉[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4 柯杨;;自觉——钟敬文先生人格魅力之本[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梁媛;吴高福;;试论我国新闻报道社会调控机制的建构[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王联斌;;民族兴衰的伦理归因——兼论当代国防文化的价值与创新[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邵龙宝;;文化自觉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力——兼论儒学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9 张海峰;;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创建节能型社会——在首届中国工业节能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2004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晓明;;华兴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费孝通;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历史定位[N];北京日报;2000年
2 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3 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N];学习时报;2000年
4 刘建平;历史批判与文化自觉[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邵龙宝;全球化与“文化自觉”及其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三级课程 三级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王健华;“三个代表”与文化意识[N];光明日报;2001年
8 郑师渠;欧战与国人的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01年
9 谭砺;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N];工人日报;2001年
10 卞谦(作者系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N];广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彭国兴;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关于科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8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丁菊霞;成长危机与发展向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则振;论抗战时期延安的文化整合[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赵虹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汤海艳;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初探[D];苏州大学;2003年
4 肖菊梅;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乌拉乎;研究性学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邓永芳;现代化境遇中的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姚迎春;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秀;评析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对东方的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英;民族旅游宣传中的话语和权力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62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6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