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德育概念争论刍议
[Abstract]:In the recent half century,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profoundly from the conventional one-point moral education to the widely debated theory of several constituent elements, including the one-element theory of mor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the author makes full thinking and careful combing of these current viewpoints, and holds that th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elements is desirable and can stand the test in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中美高校法制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2 郭浩,曹中保,江新华;论“育德首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吴小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困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4期
4 陈丽芬;;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增强德育有效性[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2期
5 冯文全;;关于德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6 晋新焕;;试论德育的基本属性[J];华章;2012年17期
7 张忠华;论德育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5期
8 赵宏;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8期
9 杜敏;;我国德育评价研究和探索的历史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3期
10 余惠琼;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丹;;写真话 抒真情 做真人——从生活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铸炼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廖国义;;求新务实 润物无声——独具特色的隆回二中“三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现代官德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丹;新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艳;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炷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7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高峰;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杰;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来清;;法律实效的概念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徐洪祥;王楚琛;;对新闻法律关系的探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郭强;刘雅媚;于秋生;;对武术国际传播概念的探讨及其理论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9期
4 陆洋;;学习型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新的特征分析[J];江苏高教;2009年01期
5 张俊;;失业保险法律关系概念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7年03期
6 李款;;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7期
7 李款;;教师领导力内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7期
8 周灿明;;数字德育——为学生成长助力[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2期
9 周爱光;竞技运动与竞技运动文化[J];体育科学;1998年02期
10 王玲;;经验批判主义原则同格的唯物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认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亚湖;;关于负债要素的探讨[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2 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和主要特征探讨[A];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健;;工作要素对价值和效益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张成峰;;论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评定[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2年年会山东电机工程学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席庆义;;论编辑能力结构[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7 李淑兰;;编辑学研究的对象[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8 耿爱莲;;现代家禽散养体系的建立、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白玲;;关于自然资本要素的理论与实务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金星;蒋向前;马利民;徐振高;李柱;;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关键概念分析[A];第五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成;惠普玩起概念游戏[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赵修义 朱贻庭;探索“立德树人”之道[N];文汇报;2009年
3 李富奎(作者单位系封丘县潘店乡蔡西学校);精心抓好青少年德育系统工程[N];新乡日报;2005年
4 本报通讯员 严华;黄健:追寻德育的佳境[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德育有赖于“三位一体”[N];成都日报;2007年
6 锡勇;浅析小学德育工作的误区[N];伊犁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喻宁;好家仔:刷新超市概念[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8 河东区互助道小学 董国红;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讨[N];天津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冉;概念彩电,高端市场的误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10 ;光靠炒概念就能卖楼吗?[N];深圳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立宏;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正斌;行政行为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天雪;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王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王运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章敬平;论新闻自由[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余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小龙(杨晓农);网络报纸:概念、功能、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宗鸣;行政公益诉讼初探[D];苏州大学;2004年
5 黄东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国鹏;恐怖主义犯罪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付东亮;司法鉴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肖渝晖;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刑事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金文;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段勃;调查性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75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7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