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社会角色探析——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的视域
[Abstract]:Teachers not only live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but also live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ey are not only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s, but also play the role of public intellectuals. Therefore, as a social representative, teachers have four specific social roles: as intellectual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s educational scholars, as public intellectual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s educational reformers, as public intellectual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s educational reformers, as intellectual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s educational scholars, and as public intellectual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 As an intellectual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circle, he is an educational agent, and as a public intellectual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circle, he is a social critic.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康瑜;试论全球化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社会批判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王生钰,李培凤;论高等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分子及其组织的本质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4 刘俊英,武旭;学术规范与知识分子良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5 陈锋;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6 陈秀武;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边缘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程戈;小说境遇的历史嬗变与小说家的身份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余超文;;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与中国文化安全[J];当代经理人(下半月);2005年01期
9 邵滢;声音的意义:从方言电影说起[J];当代文坛;2005年06期
10 蔡翔;何谓文学本身[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小熳;;公共知识分子言论对媒介议题属性设置的影响——以王斌余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金武刚;;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韩玉霞;;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启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许纪霖;;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知识分子交往网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益国;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光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8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钢;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艳玲;《豆棚闲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琦;萨伊德知识分子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爱萍;跳动的思想音符[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淑琴;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04年
7 何卫华;爱德华·赛义德:颠覆型的知识分子与对东方学的质疑[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海宁;浙东农村社区公共生活现状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文元;对农民实利的守护[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益;王朔小说中“另类”知识分子形象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静;;社会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陈荣武;丁青华;应卫勇;;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重塑与功能转换[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3 李西顺;;教师角色呈现——积极型教师管理制度的视野[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肖波;;教师角色的心理适应——教师角色的辨析[J];教师;2011年19期
5 蒋光宇;张在军;;选择角色的智慧[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6 石中英;试论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小学管理;1998年09期
7 徐厚升;;论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教师角色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8 刘桂强;;小议教师的传统角色[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9 易宇清;谈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小学管理;1999年12期
10 姜婷婷;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期待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开荣;杨杰;付羽;;试论传统教育向远程教育转变的几个问题——教师角色、教育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云;;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廷萍;周翔;;论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5 张平;;对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角色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况琳;;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白昊;;社会变迁中的教师角色透视[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盈畅;;孔子的教师角色思想新探[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玉海;;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王树青;;教师角色与角色冲突及其解决[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靖远县城关中学 马一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潘涌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现代化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郑新蓉;清醒认识今天的教师角色与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吴起县第一中学 刘冬芸;浅谈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N];延安日报;2010年
5 淮安市徐溜中学 周兵;浅谈教师角色的转换[N];学知报;2010年
6 邹淑华;浅谈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角色的转变[N];莱芜日报;2009年
7 海口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康乔;民办校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毕翠霞 邹宗保;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淄博日报;2008年
9 陕西省绥德中学 薛振和;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N];学知报;2010年
10 潘涌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全球境”意蕴:对教师角色的发展性重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牛海彬;批判与重构—教育场域的教师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家黎;教师信念的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沈t,
本文编号:2479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7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