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韩国和日本教育的影响
[Abstract]:In South Korea from North Korea to South Korea, Xinluo unified to the Korean era, Li Dynasty to modern times; In Japan from the era of Prince Saint-Prince, "Dahua Innovation" to the shogunate era, Meiji Reform to modern times, Confucian culture widely spread, continuous, and had a very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nfucian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of oriental culture, has in fact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values of ethnic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and Japa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编号:36103313)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G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索丰;儒家文化对现代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小议《论语》中的两个人生基本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王欣;徐成芳;;和谐济世——论作为时代选择的和谐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汪勇;;试论“仁爱”与“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雷丽平;李渤;;俄罗斯汉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5 郭良春;;对我国道德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中韩道德教育观之比较[J];当代韩国;2005年04期
6 谭菲;郝利;;韩国当代道德教育发展特点透视[J];中国德育;2008年04期
7 朱仁夫;儒学传播意大利[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朱仁夫;;中国儒学在俄罗斯——献给中俄文化年[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朱仁夫;;美国的儒学之旅[J];东方论坛;2009年02期
10 赖庆梅,王崇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思想的运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俞启定;;试观儒家造就通才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黄启后;;儒学与现代化探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4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2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8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凤川;《文明论概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彬;封闭式管理对中职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肖薇;儒家思想对韩国德育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李彦;儒家与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徐皓;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晨;先秦儒家宽仁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成;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学文化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桂玲;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1949-1976年)[D];西南大学;2011年
8 居秀娜;语文教学中“三维能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辛颖;论美国汉学界对《论语》中“君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静静;仁者爱人:孔门师徒关系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凌;战后韩国的人文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2 姜英敏;韩国道德课浅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刘光彩;张汉芳;;儒家家庭伦理对韩国家庭的影响[J];教育评论;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峰;;儒家文化对越南和新加坡教育的影响[J];兰州学刊;2008年09期
2 杨军;梅荣政;;全面认识儒学及儒家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2期
3 王文元;;儒家的修身养性及其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J];天中学刊;2007年04期
4 朱仁宝;;试论儒家荣辱观教育的当代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赵峰;;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8年08期
6 古永继;;惠州古代的教育[J];惠州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7 黄蓉;;浅议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的差异性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丁为祥;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再激荡——儒家文化命运的后顾与前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余倩;;浅论儒家文化教育在艺术院校廉政文化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左克厚;论儒家文化的命运──纪念“五四”80周年[J];青海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牛顿;;论郭沫若与儒家文化[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2 ;上海文庙[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罗鸣春;黄希庭;;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曹相;;儒学在云南的传播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孟继尧;;在建水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邓伟志;;序二[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楚炎;儒学在全球化趋势中的历史责任[N];光明日报;2009年
2 刘东超 (本报书评人);80年代:甘阳眼中的儒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叶楚炎;儒学:二十一世纪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北京大学 汤一介;儒学与生态[N];人民日报;2003年
5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室 张玉范 中国社科院 庞朴 北京大学中文系 孙钦善 季羡林;编修儒家文化的“宝藏”[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李会富;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7 冯日成 石忠明;方尔加教授坐客省城讲儒学[N];山西日报;2008年
8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心性儒学:规范中国人生活的彼岸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一道五德”: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述[N];北京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博悦;“儒学与儒商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韩恩珠;中韩两国儒文化意识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彩萍;儒家文化与新时期作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9 赵大远;中韩企业管理比较的借鉴与启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皓;儒家文化对韩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2 李秀春;论李九功对天主教教理的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一木;儒家生命哲学与当代生命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刘小玲;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儒学现状与命运的省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韩勇;司马光与《资治通鉴》[D];山东大学;2008年
6 谈文琼;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志武;儒家文化发展与管理应用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9 林静;论韩国企业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5年
10 王芳;论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9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9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