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孤独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6:34
【摘要】: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因为觉得周围的人不能理解自己,或者没有共同爱好而感到孤独,孤独感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很可能使其迷失自我,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容易导致失眠、学习成绩下降、颈椎病、近视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为了探究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孤独感为切入点,探讨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为解决手机依赖的现实问题提供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案。本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随机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926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开展调查,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孤独感量表为调查工具,共收集有效数据854份。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以及其与孤独感、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从手机依赖总分在80.3分以上(即有手机依赖)的学生群体中随机选取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采用聚焦于提升被试自我控制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了7周,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从而考察该辅导方案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及降低其手机依赖中的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被试群体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高手机依赖者占总体的比例不高,手机依赖问题存在但不是很严重。2.自我控制的健康习惯和抵御诱惑维度上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显著。健康习惯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理科生显著高于文科生;抵御诱惑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消极影响、APP更新维度存在显著差异。4.孤独感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控制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可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进而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霞;;济南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2 韩强;;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3 牟玉梅;刘靖;;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与网络成瘾关系的实证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4 董志;程馨;;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究——以广西高校学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3期

5 付蕴倩;;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分析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8期

6 陈伟;;浅谈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12期

7 马运航;;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J];运动精品;2019年03期

8 程维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05期

9 傅白华;;大学生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12期

10 郑博;;长春某高校大学生环境支持对锻炼行为取向的干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鞠国梁;;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2 张敏;;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陈善平;李树茁;邓冬华;;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马为民;;中美两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比较分析——兼论大学体育之重要性[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5 郑新夷;陈辉;;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高翔;陈福亮;;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A];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范永武;;大学生体育锻炼人群内隐攻击性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祝大鹏;漆昌柱;;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与亚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唐红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形成的理论初探[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祝大鹏;漆昌柱;;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与亚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国;我国大学生越跑越慢[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胜;健康生活,青春应有的模样[N];光明日报;2017年

3 记者 李立红;推进大学生“三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N];中国青年报;2015年

4 曲征;跑步打卡,,这个真该有[N];衢州日报;2018年

5 王拓 黄星月;体测合格毕业生可拿到“健康等级证书”[N];江苏科技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伟;出早操:想说爱你不容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小伟;取消长跑的高校体育向何处去[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木须虫 堂吉伟德;“运动打卡”该不该有?[N];中国妇女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谢红光;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帆;运动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运动动机运动行为、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嘉豪;大学生孤独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车朋伟;2017年中国特步大学生啦啦操总决赛自选成套编排对比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冯鹏远;“运动世界校园”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校园健康跑行为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王俊杰;健康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调查分析与对策[D];广州大学;2018年

6 吴澜婧;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动机及行为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栾功杰;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朱利娟;排舞教学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9 陈美华;体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运动健身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0 姚小晶;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现状调查[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9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709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