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18:4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不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利用网络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也在网络学习的变革中应运而生,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的空间,也满足了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需要。虚拟学习社区学业帮助是从组织层面上解决学习者问题的重要方式,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学业帮助的质量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对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机制的研究。第一,梳理国内外有关虚拟学习社区及学业帮助的相关文献,并对虚拟社区、虚拟学习社区、学业帮助、机制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学习共同体进行整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选取曲阜师范大学参与“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学习社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作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提取访谈中的关键词并结合相关理论对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机制的组成要素划分为五个维度:学习者特征、助学者素养、学习同伴、学习任务和社区规模,接着根据划分的五个维度提出假设并初步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机制的理论模型。第三...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虚拟学习社区国内每年发文量分布
第1章绪论3的建立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①;(3)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宋慧玲,王云等学者研究了虚拟社区内部关于用户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鼓励学习者在社区中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形成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图1.2虚拟学习社区关键词贡献2.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和使用更早一些,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查找国外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包括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人员组成以及虚拟学习社区在具体应用时对学习者、教师、知识共享方式的研究,有学者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整合、推广和评价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Escola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提出虚拟学习社区旨在在以交互和协作为特征的技术介导的环境中,单独或集体地学习和积累知识。在过去的十年中,技术发展的充沛鼓励了多种多样的虚拟学习社区并行发展,这些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应对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和环境。Wegener和Leimeister在分类和综合了64篇相关论文后得出结论,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扮演不同主持角色的强有力的讲师,有助于建立社会纽带的面对面会议以及结构良好的小组作业,这些活动会影响学习过程。主要挑战是缺乏共同目标,束缚感和技术问题。根据审查,他们为教师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具体建议: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为教师设计方法和工具,以较少的资源需求的方式促进学习过程②。AlexandruStrunga提出将虚拟学习社区整合到大学一级的综合知识管理模型中③。他通①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②Wegener,René,LeimeisterJM.VirtualLearningCommunities:SuccessFactors
第1章绪论8研究思路如图1.3所示。图1.3研究思路1.4.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梳通以及评述,形成对现有研究领域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它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到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缺陷、研究方法以及专业术语的使用情况等等,然后通过对所分析的文献情况进行判断与总结,形成最初的主题概念。本文的研究选题源自于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在确定选题之后即开始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理论的综述和述评,了解目前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①。2.访谈法本文在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前测以及相关结论的撰写过程中,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参加《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本科生为样本,针对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访谈,来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接受学业帮助的现状、他们的建议,保证了本研究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3.问卷调查法本文首先根据访谈得到的结果,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样式设计“虚拟学习社区用户①张乐.学术虚拟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习观视角下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满意度模型构建与验证[J]. 宋慧玲,帅传敏,李文静.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2)
[2]“互联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 马哲明,辛宏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1)
[3]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王晓丽,刘占波,刘畅,闫实,石莉. 农业网络信息. 2017(10)
[4]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虚拟学习社区管理策略研究[J]. 苏频.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2)
[5]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J]. 柳瑞雪,骆力明,石长地.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6]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发展与生成策略[J]. 于跃.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9)
[7]国内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李阳,罗玉枝.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3)
[8]国内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研究的五年综述——以2010-2014年核心期刊文献为例[J]. 孙治国,孙丽青,赵铁成,刘娜,王迎. 中国远程教育. 2016(08)
[9]基于学习分析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交互研究[J]. 戴心来,王丽红,崔春阳,李玉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10]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 张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4)
博士论文
[1]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 王陆.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美国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研究[D]. 周芃芃.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8
[3]学术虚拟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张乐.山西财经大学 2016
[4]网络学习中问题学习行为的研究[D]. 刘丽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马晶晶.陕西师范大学 2009
[6]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赵欣.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课堂情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的影响[D]. 王秀丽.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43191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虚拟学习社区国内每年发文量分布
第1章绪论3的建立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①;(3)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宋慧玲,王云等学者研究了虚拟社区内部关于用户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鼓励学习者在社区中学习知识、共享知识,形成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图1.2虚拟学习社区关键词贡献2.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和使用更早一些,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查找国外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国外虚拟学习社区研究包括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人员组成以及虚拟学习社区在具体应用时对学习者、教师、知识共享方式的研究,有学者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整合、推广和评价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Escola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提出虚拟学习社区旨在在以交互和协作为特征的技术介导的环境中,单独或集体地学习和积累知识。在过去的十年中,技术发展的充沛鼓励了多种多样的虚拟学习社区并行发展,这些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应对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和环境。Wegener和Leimeister在分类和综合了64篇相关论文后得出结论,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扮演不同主持角色的强有力的讲师,有助于建立社会纽带的面对面会议以及结构良好的小组作业,这些活动会影响学习过程。主要挑战是缺乏共同目标,束缚感和技术问题。根据审查,他们为教师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具体建议: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为教师设计方法和工具,以较少的资源需求的方式促进学习过程②。AlexandruStrunga提出将虚拟学习社区整合到大学一级的综合知识管理模型中③。他通①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展———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结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②Wegener,René,LeimeisterJM.VirtualLearningCommunities:SuccessFactors
第1章绪论8研究思路如图1.3所示。图1.3研究思路1.4.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梳通以及评述,形成对现有研究领域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它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到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缺陷、研究方法以及专业术语的使用情况等等,然后通过对所分析的文献情况进行判断与总结,形成最初的主题概念。本文的研究选题源自于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在确定选题之后即开始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对理论的综述和述评,了解目前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从而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①。2.访谈法本文在进行问卷设计、问卷前测以及相关结论的撰写过程中,以曲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参加《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本科生为样本,针对虚拟学习社区用户学业帮助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访谈,来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接受学业帮助的现状、他们的建议,保证了本研究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3.问卷调查法本文首先根据访谈得到的结果,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样式设计“虚拟学习社区用户①张乐.学术虚拟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习观视角下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满意度模型构建与验证[J]. 宋慧玲,帅传敏,李文静.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2)
[2]“互联网+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 马哲明,辛宏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1)
[3]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王晓丽,刘占波,刘畅,闫实,石莉. 农业网络信息. 2017(10)
[4]教育生态学视阈下虚拟学习社区管理策略研究[J]. 苏频.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2)
[5]分布式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交互类型研究[J]. 柳瑞雪,骆力明,石长地. 中国远程教育. 2017(01)
[6]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发展与生成策略[J]. 于跃. 职业技术教育. 2016(29)
[7]国内虚拟学习社区助学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 李阳,罗玉枝.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3)
[8]国内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研究的五年综述——以2010-2014年核心期刊文献为例[J]. 孙治国,孙丽青,赵铁成,刘娜,王迎. 中国远程教育. 2016(08)
[9]基于学习分析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交互研究[J]. 戴心来,王丽红,崔春阳,李玉斌. 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
[10]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 张琪.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4)
博士论文
[1]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 王陆.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美国高校本科生学业指导研究[D]. 周芃芃.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丽.曲阜师范大学 2018
[3]学术虚拟社区中个体知识贡献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张乐.山西财经大学 2016
[4]网络学习中问题学习行为的研究[D]. 刘丽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研究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马晶晶.陕西师范大学 2009
[6]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赵欣.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课堂情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的影响[D]. 王秀丽.辽宁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43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04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