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事件、情绪性进食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2:10
情绪性进食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人们在面对消极情绪而产生的大量进食行为。通常情况下,情绪性进食者无法分清饥饿和其他不适感,在不舒服或紧张时会产生过量进食的行为。情绪性进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进食障碍、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常见临床症状。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面对大学生活的各种压力很容易出现过量进食的行为。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情绪性进食的整体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情绪性进食的因素以及干预途径,对有效改善大学生情绪性进食行为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45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中的情绪性进食分量表为研究工具,分析了大学生的情绪性进食现状,大学生生活事件、功能失调性态度和情绪性进食之间的关系,并从改变功能失调性态度的角度设计干预方案,采用实验法探讨其有效性。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情绪性进食现状处于中等偏下程度;情绪性进食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女性情绪性进食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大一年级学生的情绪进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2)情绪性进食行为与生活事件及其各个维度之间显著...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功能失调性态度对生活事件与情绪性进食关系调节作用模式
图 5-1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交互作用图 图 5-2 情绪性进食的交互作用图5.5.3 简单效应分析当交互作用显著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分别列出两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和不同测试时间上两组被试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5-5、表 5-6 所示。表 5-5 控制组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变量 组别 前测 后测 p 追踪后测 p功能失调性态度实验组 3.484±0.590 3.119±0.487 <0.05 2.923±0.472 <0.001控制组 3.435±0.477 3.504±0.561 >0.05 3.568±0.519 >0.05情绪性进食实验组 3.503±0.593 2.572±0.761 <0.001 2.356±0.773 <0.001控制组 3.682±0.726 3.518±0.560 >0.05 3.450±0.640 >0.05注: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的比较表 5-5 的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在前测与后测
图 5-1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交互作用图 图 5-2 情绪性进食的交互作用图5.5.3 简单效应分析当交互作用显著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分别列出两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和不同测试时间上两组被试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5-5、表 5-6 所示。表 5-5 控制组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变量 组别 前测 后测 p 追踪后测 p功能失调性态度实验组 3.484±0.590 3.119±0.487 <0.05 2.923±0.472 <0.001控制组 3.435±0.477 3.504±0.561 >0.05 3.568±0.519 >0.05情绪性进食实验组 3.503±0.593 2.572±0.761 <0.001 2.356±0.773 <0.001控制组 3.682±0.726 3.518±0.560 >0.05 3.450±0.640 >0.05注: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的比较表 5-5 的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在前测与后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J]. 章莘尼,白福宝,李国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05)
[2]中文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J]. 李勇男,刘勇,鲍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3]远洋渔民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心理应激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J]. 李赛兰,姜红娟,蔡琳,杨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4]睡眠质量、生活事件与新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 曾思琳,郭毅,蔡智立,杨焱,梁宇彬,常鑫. 中国卒中杂志. 2016(11)
[5]抑郁、焦虑、压力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刘文俐,蔡太生,朱虹,陆瑶,凌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6]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动思维的特点[J]. 梁普莹,崔立谦,吴卓华,余金龙,陈美珠,刘英华. 广东医学. 2015(18)
[7]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对青少年膳食模式的影响[J]. 侯方丽,陆青云,许韶君,丁秀秀,张兆成,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9)
[8]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影响[J]. 陆遥,朱虹,何金波,蔡太生,吴思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9]我国成年男性肌肉上瘾倾向与体象障碍、饮食障碍和社交焦虑的关系[J]. 金鑫虹,金亚虹,杨东霖,李新浩,常淑芝,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10]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J]. 方杰,温忠麟,梁东梅,李霓霓. 心理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神经机制[D]. 孔繁昌.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性态度与童年创伤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蒲欣.山东大学 2018
[2]高中生无聊倾向、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的关系研究[D]. 张奇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及其与完美主义、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银.河南大学 2016
[4]大学生适应性进食及其与体象偏差的相关研究[D]. 毕文斐.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情绪化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孙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情绪状态对不同亚类限制性饮食者进食量的影响[D]. 许辰.西南大学 2014
[7]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情绪调节困难儿童社会技能成效研究[D]. 陈宏.苏州大学 2014
[8]女性大学生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研究[D]. 康玉琦.天津医科大学 2013
[9]情绪化进食量表的修订及应用[D]. 朱虹.中南大学 2012
[10]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 王晓晓.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3540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功能失调性态度对生活事件与情绪性进食关系调节作用模式
图 5-1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交互作用图 图 5-2 情绪性进食的交互作用图5.5.3 简单效应分析当交互作用显著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分别列出两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和不同测试时间上两组被试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5-5、表 5-6 所示。表 5-5 控制组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变量 组别 前测 后测 p 追踪后测 p功能失调性态度实验组 3.484±0.590 3.119±0.487 <0.05 2.923±0.472 <0.001控制组 3.435±0.477 3.504±0.561 >0.05 3.568±0.519 >0.05情绪性进食实验组 3.503±0.593 2.572±0.761 <0.001 2.356±0.773 <0.001控制组 3.682±0.726 3.518±0.560 >0.05 3.450±0.640 >0.05注: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的比较表 5-5 的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在前测与后测
图 5-1 功能失调性态度的交互作用图 图 5-2 情绪性进食的交互作用图5.5.3 简单效应分析当交互作用显著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分别列出两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和不同测试时间上两组被试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 5-5、表 5-6 所示。表 5-5 控制组和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变量 组别 前测 后测 p 追踪后测 p功能失调性态度实验组 3.484±0.590 3.119±0.487 <0.05 2.923±0.472 <0.001控制组 3.435±0.477 3.504±0.561 >0.05 3.568±0.519 >0.05情绪性进食实验组 3.503±0.593 2.572±0.761 <0.001 2.356±0.773 <0.001控制组 3.682±0.726 3.518±0.560 >0.05 3.450±0.640 >0.05注: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追踪的比较表 5-5 的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在前测与后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J]. 章莘尼,白福宝,李国柱.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05)
[2]中文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J]. 李勇男,刘勇,鲍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3]远洋渔民功能失调性态度对心理应激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J]. 李赛兰,姜红娟,蔡琳,杨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4]睡眠质量、生活事件与新发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 曾思琳,郭毅,蔡智立,杨焱,梁宇彬,常鑫. 中国卒中杂志. 2016(11)
[5]抑郁、焦虑、压力与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刘文俐,蔡太生,朱虹,陆瑶,凌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6]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动思维的特点[J]. 梁普莹,崔立谦,吴卓华,余金龙,陈美珠,刘英华. 广东医学. 2015(18)
[7]抑郁症状和情绪性进食行为对青少年膳食模式的影响[J]. 侯方丽,陆青云,许韶君,丁秀秀,张兆成,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9)
[8]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性进食的影响[J]. 陆遥,朱虹,何金波,蔡太生,吴思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4)
[9]我国成年男性肌肉上瘾倾向与体象障碍、饮食障碍和社交焦虑的关系[J]. 金鑫虹,金亚虹,杨东霖,李新浩,常淑芝,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10]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J]. 方杰,温忠麟,梁东梅,李霓霓. 心理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的神经机制[D]. 孔繁昌.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性态度与童年创伤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蒲欣.山东大学 2018
[2]高中生无聊倾向、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的关系研究[D]. 张奇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及其与完美主义、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 王银.河南大学 2016
[4]大学生适应性进食及其与体象偏差的相关研究[D]. 毕文斐.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情绪化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孙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情绪状态对不同亚类限制性饮食者进食量的影响[D]. 许辰.西南大学 2014
[7]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情绪调节困难儿童社会技能成效研究[D]. 陈宏.苏州大学 2014
[8]女性大学生进食障碍与身体自尊、负面评价恐惧关系的研究[D]. 康玉琦.天津医科大学 2013
[9]情绪化进食量表的修订及应用[D]. 朱虹.中南大学 2012
[10]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 王晓晓.苏州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03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30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