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13 16:37
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亲子关系问卷、孤独感问卷和网络欺负问卷对84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负向预测孤独感、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初中生孤独感正向预测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孤独感在亲子关系影响初中生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中有不同的作用模式,即孤独感在亲子关系影响网络欺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亲子关系影响网络受欺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1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1.1 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
1.2 孤独感与网络欺负的关系
1.3 孤独感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亲子关系量表
2.2.2 孤独感量表(UCLA)
2.2.3 网络欺负量表(CBI)
2.3 研究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3.2 各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3.3 各预测变量的直接效应分析
3.4 中介作用检验
4 讨论
4.1 亲子关系对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影响
4.2 孤独感对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的影响
4.3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4.4 本研究的局限和干预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亲子冲突与其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J]. 邓林园,王凌霄,徐洁,黎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2]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孙丽君,衡书鹏,牛更枫,李俊一,杜红芹,胡祥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3]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与学校联结的调节效应[J]. 陈秀珠,赖伟平,麻海芳,陈俊,单彦彤.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5)
[4]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作用[J]. 金童林,陆桂芝,张璐,金祥忠,王晓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5)
[5]父母、同伴依恋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模型:基于不同类型学校的检验[J]. 张林,赵凯莉,刘燊,詹文琦. 心理学探新. 2017(04)
[6]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J]. 陈晨.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3)
[7]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表达与青少年孤独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J]. 徐欢欢,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连帅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8]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吴旻,刘争光,梁丽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9]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J]. 何丹,范翠英,牛更枫,连帅磊,陈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10]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陈武,李董平,鲍振宙,闫昱文,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5(05)
硕士论文
[1]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 陈艳鹤.郑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6787
【文章来源】: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9,1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
1.1 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的关系
1.2 孤独感与网络欺负的关系
1.3 孤独感在亲子关系与网络欺负之间的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工具
2.2.1 亲子关系量表
2.2.2 孤独感量表(UCLA)
2.2.3 网络欺负量表(CBI)
2.3 研究过程以及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3.2 各主要变量的相关分析
3.3 各预测变量的直接效应分析
3.4 中介作用检验
4 讨论
4.1 亲子关系对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影响
4.2 孤独感对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的影响
4.3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4.4 本研究的局限和干预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亲子冲突与其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J]. 邓林园,王凌霄,徐洁,黎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2]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安全感与孤独感的中介效应[J]. 孙丽君,衡书鹏,牛更枫,李俊一,杜红芹,胡祥恩.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5)
[3]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与学校联结的调节效应[J]. 陈秀珠,赖伟平,麻海芳,陈俊,单彦彤.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5)
[4]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作用[J]. 金童林,陆桂芝,张璐,金祥忠,王晓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5)
[5]父母、同伴依恋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模型:基于不同类型学校的检验[J]. 张林,赵凯莉,刘燊,詹文琦. 心理学探新. 2017(04)
[6]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影响[J]. 陈晨. 当代青年研究. 2017(03)
[7]社交网站中的真实自我表达与青少年孤独感: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J]. 徐欢欢,孙晓军,周宗奎,牛更枫,连帅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8]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吴旻,刘争光,梁丽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9]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J]. 何丹,范翠英,牛更枫,连帅磊,陈武.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10]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陈武,李董平,鲍振宙,闫昱文,周宗奎. 心理学报. 2015(05)
硕士论文
[1]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 陈艳鹤.郑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8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8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