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什么是幸福? ——基于大班儿童视角的幸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4:34
  你幸福吗?什么是幸福?对于成人而言,幸福的定义有千千万万种,而对于尚未经历世事的儿童而言,幸福这种概念化的东西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本研究以儿童的幸福观为题,站在儿童的视角下去探索,以发掘当下儿童对于什么幸福的观点与体验,并从中分析影响儿童幸福的主要因素,剖析当下儿童童年生活中存在的潜在问题,旨在为儿童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优越理想的环境,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本研究主要以质性分析方式入手,采取以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天津市某所公办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调查,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概括,编制访谈提纲,在前期进入幼儿园所与幼儿进行接触后,根据初次访谈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正式访谈人数为60人,同时在该园大班3个班级中随机抽样选取80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主题绘画创作,并围绕作品与儿童进行讨论交流。在论文撰写中,研究者主要以一种白描的手法呈现研究所获取的主要信息。真实的还原儿童对于幸福的认知与体验。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群体生活三个维度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下大班年龄段儿童幸福感水平整体较高,对于幸福的理解儿童持有不同的观点,且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在儿童的视角下,物质生活...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什么是幸福? ——基于大班儿童视角的幸福观研究


图1.妈妈给我买玩具就是幸福??

家人,彩虹,房子,家具


图2.住大房子是幸福?图3.幸福是盖一座大房子??(玥玥女孩5岁)?(宝儿女孩5岁半)??作品2中的人物依次是我、爸爸、妈妈,在一道长长的彩虹桥下是一座五颜六色的漂亮??房子,绿油油的草地上,有桌椅等家具,我与家人手牵手站在彩虹之上,面带微笑。儿童的??:“一一

房子,家具,草地,家人


图2.住大房子是幸福?图3.幸福是盖一座大房子??(玥玥女孩5岁)?(宝儿女孩5岁半)??作品2中的人物依次是我、爸爸、妈妈,在一道长长的彩虹桥下是一座五颜六色的漂亮??房子,绿油油的草地上,有桌椅等家具,我与家人手牵手站在彩虹之上,面带微笑。儿童的??表述为:“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住进一个很大的房子里面,家里面高高的有??很多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我还有自己的玩具间,我们买了很多漂亮的家具,有时候??还可以去草地上坐着休息,一家人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图片中房屋主体的颜色之间搭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幸福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儿童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调查研究[J]. 元琴.  少年儿童研究. 2018(11)
[2]共情陪伴与留守儿童精神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J]. 魏东霞,谌新民.  世界经济文汇. 2018(05)
[3]物质主义与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J]. 高博,高浩.  才智. 2018(23)
[4]儿童的幸福童年[J]. 虞永平.  好家长. 2018(11)
[5]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心理压力分析——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J]. 王小英,刘洁红.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2)
[6]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J]. 任会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Z1)
[7]梭罗的极简主义生活智慧及其启示——基于生态幸福观的视角[J]. 裴士军,徐朝旭.  鄱阳湖学刊. 2017(03)
[8]再议回归快乐童年[J]. 杨雯珺.  亚太教育. 2016(34)
[9]论儿童幸福与儿童权利[J]. 刘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
[10]儿童幸福的多维度分析:权利与主体性[J]. 李颖,袁爱玲.  学术界. 2016(06)

博士论文
[1]印度尼西亚4-6岁儿童幸福感的研究[D]. Yuli Kurniawati Susiyo Pranoto.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 熊华生.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5-6岁儿童的幼儿园主观幸福感研究[D]. 曲盼.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2]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探究[D]. 张莹.沈阳师范大学 2018
[3]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D]. 王慧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4]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课程衔接研究[D]. 关旗琳.上海师范大学 2014
[5]5-6岁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幸福观现状之比较研究[D]. 赵娟.首都师范大学 2014
[6]杜威关系性哲学视野中的新个人主义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D]. 杨颖慧.南京师范大学 2013
[7]儿童幸福观之比较研究[D]. 史瑾.河南大学 2008
[8]幼儿教育应使儿童幸福[D]. 岳丽岫.南京师范大学 2006
[9]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 安伯欣.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8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8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