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关系和社交反馈对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5 07:20
社会计量器理论主张自尊是人际关系的心理计量器——它监控着个体人际关系的质量,社交接纳或拒绝会影响状态自尊的变化,但在对社交反馈影响状态自尊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人际评价并不直接影响状态自尊,而关于社交包容程度对自尊的调节作用方面,不同类型的社交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亲密关系中。但是以往研究大多数关注陌生人情境的社交反馈,并不能完全揭示自尊如何帮助人们满足基本归属需要。此外关于反馈内容与自尊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反馈内容对自尊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过对社会计量器理论地进一步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学生自尊发展的特征,帮助中学生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不同社交关系、社交反馈的性质和反馈内容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影响,打破了社会计量器理论以往仅研究单一结构的自尊,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结构呈分离性。研究一,研究在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情境下,初中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关系和反馈性质对自尊的变化有影响。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考察社交关系、社交反馈的性质和反馈的内容对个体内隐自尊和外显自...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自尊的概念界定
1.2 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
1.2.1 社交反馈的性质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2.2 社交反馈的来源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2.3 社交反馈的内容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3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
1.3.1 外显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1.3.2 内隐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1.4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和比较
1.4.1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相关
1.4.2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稳定性和情境性
1.5 威胁情境下的自尊变化
1.5.1 内隐自尊补偿
1.5.2 外显自尊补偿
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3章 实验一:社交关系和社交反馈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被试
3.3.2 研究材料
3.4 实验设计
3.4.1 自变量
3.4.2 因变量
3.5 研究程序
3.6 结果与分析
3.6.1 数据预处理
3.6.2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3.6.3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3.7 讨论
3.7.1 社交关系和社交反馈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
3.7.2 亲密关系和社交反馈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
3.8 小结
第4章 实验二: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被试
4.3.2 研究材料
4.4 实验设计
4.4.1 自变量
4.4.2 因变量
4.5 研究程序
4.6 结果与分析
4.6.1 数据预处理
4.6.2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4.6.3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4.7 讨论
4.7.1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
4.7.2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
4.8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综合讨论
5.1.1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
5.1.2 不同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5.2 研究结论
5.3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发
5.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体品质词开放性收集问卷
附录 B Rosenberg量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成瘾者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J]. 李珍珠. 社会心理科学. 2016 (12)
[2]自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方平,马焱,朱文龙,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9)
[3]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J]. 李海江,杨娟,袁祥勇,覃义贵,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0)
[4]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进展:社交接纳/拒绝与自尊的关系[J]. 张林,曹华英. 心理科学. 2011(05)
[5]追求高自尊的获益与代价之争——自尊的权变性[J]. 张林,杨晓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内隐和外显不一致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的关系[J]. 杨昭宁,槐玲玲,王晓明. 心理科学. 2009(06)
[7]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J]. 吴明证,孙晓玲,耿开迪,丁莹. 心理科学. 2009(06)
[8]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述评[J]. 张林,李元元.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4)
[9]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丁莹. 应用心理学. 2008(04)
[10]成败操纵反馈情境下内隐自尊的稳定性研究[J]. 张守臣,温国旗. 心理科学. 2008(06)
博士论文
[1]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人际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编制及现状研究[D]. 杨阳.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自尊权变性:工具开发及应用研究[D]. 陆冬晓.浙江理工大学 2017
[3]社会比较情境下内隐自尊变化的性别差异:恋爱关系中上行、下行比较的影响[D]. 吕晓敏.沈阳师范大学 2016
[4]宿舍内社会排斥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薛黎明.沈阳师范大学 2014
[5]挫折情境对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D]. 彭洪年.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D]. 王旭.清华大学 2010
[7]社交反馈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社交决策过程的影响[D]. 李元元.宁波大学 2009
[8]威胁情境下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研究[D]. 朱跃宗.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 席明静.河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079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自尊的概念界定
1.2 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
1.2.1 社交反馈的性质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2.2 社交反馈的来源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2.3 社交反馈的内容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1.3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
1.3.1 外显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1.3.2 内隐自尊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1.4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和比较
1.4.1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相关
1.4.2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稳定性和情境性
1.5 威胁情境下的自尊变化
1.5.1 内隐自尊补偿
1.5.2 外显自尊补偿
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3章 实验一:社交关系和社交反馈对个体自尊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被试
3.3.2 研究材料
3.4 实验设计
3.4.1 自变量
3.4.2 因变量
3.5 研究程序
3.6 结果与分析
3.6.1 数据预处理
3.6.2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3.6.3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3.7 讨论
3.7.1 社交关系和社交反馈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
3.7.2 亲密关系和社交反馈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
3.8 小结
第4章 实验二: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被试
4.3.2 研究材料
4.4 实验设计
4.4.1 自变量
4.4.2 因变量
4.5 研究程序
4.6 结果与分析
4.6.1 数据预处理
4.6.2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4.6.3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比较
4.7 讨论
4.7.1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内隐自尊水平的影响
4.7.2 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外显自尊水平的影响
4.8 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综合讨论
5.1.1 不同社交关系的社交反馈对初中生自尊水平的影响
5.1.2 不同社交关系、社交反馈和反馈内容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5.2 研究结论
5.3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发
5.4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体品质词开放性收集问卷
附录 B Rosenberg量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成瘾者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J]. 李珍珠. 社会心理科学. 2016 (12)
[2]自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方平,马焱,朱文龙,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9)
[3]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J]. 李海江,杨娟,袁祥勇,覃义贵,张庆林. 心理科学进展. 2012(10)
[4]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进展:社交接纳/拒绝与自尊的关系[J]. 张林,曹华英. 心理科学. 2011(05)
[5]追求高自尊的获益与代价之争——自尊的权变性[J]. 张林,杨晓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6]内隐和外显不一致自尊与自尊不稳定性的关系[J]. 杨昭宁,槐玲玲,王晓明. 心理科学. 2009(06)
[7]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J]. 吴明证,孙晓玲,耿开迪,丁莹. 心理科学. 2009(06)
[8]自尊社会计量器理论的研究述评[J]. 张林,李元元.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4)
[9]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J].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丁莹. 应用心理学. 2008(04)
[10]成败操纵反馈情境下内隐自尊的稳定性研究[J]. 张守臣,温国旗. 心理科学. 2008(06)
博士论文
[1]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福义.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人际自我价值感权变性量表编制及现状研究[D]. 杨阳.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大学生自尊权变性:工具开发及应用研究[D]. 陆冬晓.浙江理工大学 2017
[3]社会比较情境下内隐自尊变化的性别差异:恋爱关系中上行、下行比较的影响[D]. 吕晓敏.沈阳师范大学 2016
[4]宿舍内社会排斥对女大学生社交自尊、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薛黎明.沈阳师范大学 2014
[5]挫折情境对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D]. 彭洪年.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D]. 王旭.清华大学 2010
[7]社交反馈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社交决策过程的影响[D]. 李元元.宁波大学 2009
[8]威胁情境下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研究[D]. 朱跃宗.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 席明静.河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0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73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