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幻灭
本文关键词: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幻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当代社会的自我认证危机说起,然后简要地回顾历史上的自我认证观,接下来着重探讨拉康的镜像理论及其所反映的自我认证观的产生,实质和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自我认证 他者 拉康 镜像理论 弗洛伊德 婴儿 映象 力比多 自我意识 柏拉图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特尔斐神殿里刻着的文字,“人,认识你自己”可以说是自我认证这一文学文化母题的渊源。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再到弗洛伊德和拉康,人类对于认识自我所作的努力可谓绵绵不绝。自我认证一词通常有两种用法。第一种是广义的用法,比如银行职员认证取款人的身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一兵;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永豪;无言的逍遥[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凯;青春·成长·镜像[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昌;;矛盾对立面是向“他者”转化[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赵汉雄;;进化论在进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04期
3 王朝增;事物一分为三是科学的[J];齐鲁学刊;1986年02期
4 吉尔德;高飞乐;;社会本体论:个人、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10期
5 宗匠;否定传统的“寻根”思潮[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方汉文;镜子阶段与文化心理主体认证的联系──拉康的后现代文化心理阐释[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7 陶东风;;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J];粤海风;1999年05期
8 孙向晨;莱维纳斯的“他者”思想及其对本体论的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王铭铭;他者的意义──论现代人类学的“后现代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户晓辉;自我与他者──文化人类学的新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德香;;翻译批评的自我与他者[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林丽贤;;幻想监狱: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东西方想象力的束缚[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婷婷;;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情感关系透视黛西·费伊的存在价值[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小雨;汽车召回不适合中国[N];财经时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联合采写;汽车“三包”究竟应该谁来管[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特约撰稿人 剑虹;汽车召回制度在中国行得通吗?[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摩西;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5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蔡翔;美国高级电信业务的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0年
7 摩西;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N];文汇报;2000年
8 世文;这是一个混沌的世界[N];文艺报;2000年
9 周宪 许钧;关于文化与传播译丛[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郑敏(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我对新诗的几点意见[N];北京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晓燕;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先来;德里达诗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桂辉;自我与他者[D];河南大学;2005年
2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夏欣迪;20世纪30—70年代中国美术中的“他者”[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曹英慧;[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顾倩;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靳怀芳;女性的生存之辩[D];西北大学;2005年
8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9 孙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喜福会》[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10 刘玉洁;天堂福地的疯女人[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幻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0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