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发展的完美阶段,这种和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而是经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作用达到协调的、满意的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师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和谐 建构
【分类号】:G456
【正文快照】: 我们对于过去教师对学生的“统治”深恶痛绝,于是我们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在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上,从情感、态度和言行等方面给教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种规定被全社会所认同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以维持师生关系的发展。诚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灵魂工程师”应对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儒德;学生的学习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童鹿;郭鑫华;;试论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法律英语教学中和谐心理环境的创设[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2 沈曦,杨运鑫;回到“原点”的思考——教育的真谛与创意式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1期
3 李洪,丁特;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张健;新时期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3期
5 王文;论教师的移情能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吕星宇;;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7 李梦东;;《密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Oz宁;浅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仁生;陈小林;赵春莉;;力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迁移教学[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继天;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毅琛;在华侨大学实施“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音乐教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莉;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祥春;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教师成长监测指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容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晓红;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耀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淑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个人权威的转型[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子青;郭焕之;陈万鹏;;师生关系三题[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2 陈仙梅;;对历史上的概念应作历史的解释 与《师生关系三题》作者商榷[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2期
3 尹典训;;搭好师生之间的桥[J];人民教育;1983年12期
4 薛建园;;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5 刘平斋;王青;;论治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J];晋阳学刊;1984年01期
6 张家松;谈谈学生进入青年时期的师生关系[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7 刘笃诚;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8 陈俊先;;他变了,我也变了[J];湖南教育;1986年05期
9 胡尔钢;;角色理论与师生关系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6期
10 尹志杰;;提倡“师徒如朋友”[J];师范教育;198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添翼;;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舒醒;;论书院师生关系[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苏柯南;;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王叶琴;;走近与走运——浅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何东;;结合个别谈话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凤兰;石秀印;唐燕;;师生关系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张凤兰;唐燕;石秀印;;教师与学生关系影响下的促进性紧张和失败之回避[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张忠璞;;浅析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原因[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9 周箐;;论声乐教学“个别授课”中的师生关系[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惠圣;;教育服务观——新世纪教育理念——论教育服务观确立的社会背景[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法律视野中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段福德(河南信阳空军第一航空学院高教研究室);应加快教师角色的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李海兵 赖美华;浅谈教师的人格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张宝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田萍 顾斌;住手!“教师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6 张德庆;刑警学院制定《学生管理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N];光明日报;2000年
7 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8 记者 苏军;家访好传统又恢复了[N];文汇报;2000年
9 记者 苏军;班风建设自己抓[N];文汇报;2000年
10 蒋和葆;教育进入契约时代?[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存华;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林国;追寻教师美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晓静;课程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范立华;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琼;师生关系的审美超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丽霞;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姜立利;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23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