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发布时间:2017-07-06 02:04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课程意识 生成


【摘要】: 时代的发展孕育了令国人瞩目的新课程改革。具有课程意识不仅是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崭新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教师缺乏课程意识。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已经成为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实现新课程效能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的问题,以期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参考。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以及本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澄清课程意识的概念,认为课程意识是教师在思考和处理课程问题时,对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实然课程的反映和对应然课程的追索。课程意识可分为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群体的课程意识。第三部分是对教师的课程意识的价值作合理性辩护,指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教师顺利实施新课程,有利于教师行使课程权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文化重建。第四部分探讨教师应具有的课程意识,主要包括课程主体意识、课程生成意识、课程研究意识、课程权利意识、课程资源意识等。第五部分从社会环境、个体素质、教育实践等三个方面分析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实践的角度对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教师 课程意识 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引论9-14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三)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2-14
  • 二、对教师课程意识的理解14-23
  • (一) 基本概念辨析14-17
  • 1. 意识14-15
  • 2. 课程15-16
  • 3. 课程意识16-17
  • (二) 相关概念辨析17-20
  • 1. 课程意识与课程观17-18
  • 2. 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18-20
  • 3. 课程意识与课程实践20
  • (三) 课程意识的结构分析20-23
  • 1. 课程意识的知识信息层21
  • 2. 课程意识的动力调控层21
  • 3. 课程意识的智能决策层21-23
  • 三、教师课程意识的合理性辩护23-27
  • (一) 课程意识有利于顺利实施新课程23-24
  • (二) 课程意识有利于教师行使课程权利24
  • (三) 课程意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24-25
  • (四) 课程意识有助于教师参与课程文化重建25-27
  • 四、教师课程意识的内容分析27-32
  • (一) 课程主体意识27-28
  • (二) 课程生成意识28-29
  • (三) 课程研究意识29
  • (四) 课程权利意识29-30
  • (五) 课程资源意识30-32
  • 五、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影响因素32-35
  • (一) 社会环境:课程意识生成的外部因素32-33
  • (二) 个体素质:课程意识生成的内在因素33-34
  • (三) 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生成内外因素的联结点34-35
  • 六、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实践策略35-40
  • (一) 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35-36
  • (二) 加强人文关怀,,减少教师压力36-37
  • (三) 建立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37
  • (四)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37-38
  • (五) 重视知识管理,促进互动交流38-39
  • (六) 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39-40
  • 结语40-41
  • 主要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宇誉;;课程意识: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2 房慧;;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文化检视[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11期

3 吴刚平;;教育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09期

4 海西;;博览[J];山东教育;2007年Z3期

5 史晖;新课程视野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24期

6 苏敏;赵国平;;关于小学教师提升课程意识的冷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20期

7 吴良根;综合实践活动 呼唤教师课程意识[J];四川教育;2004年Z2期

8 于潇;;现象学教育学视阈下教师课程意识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吴刚平;;课程意识转化为课程行为需要什么条件[J];新课程(综合版);2007年01期

10 李粤梅;;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军;;试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夏军;;试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尤敬党;;培育课程意识 完善过程管理——高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刘志海;;浅谈教师自我激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王小芬;;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必须注重的几点转变[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唐海岚;;以校本教研为引擎 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郭有志;任拉利;;贫困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刍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唐海岚;;以校本教研为引擎 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郭斌;;新课程改革所需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的个体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陈平生;;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川;教师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李 健;老师,生成你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西北师范大学 牛丽杰;高校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杨定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葛春霞;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陈 京;教材: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 首都师范大学 芦艳芳;考量师德应与社会进程合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任英杰 刘兴富;隐性知识传递与分享的创新平台[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小雅;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岩;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及其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陆敏;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合作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彦花;中学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9 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10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曙光;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慧芸;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展望[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海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曾ng;学生课程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根;免费师范生课程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程凤玉;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雨洋;中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乔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谢克娜;教师课程意识视野下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纯洁;[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2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