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比较研究——TIMSS和PISA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比较研究——TIMSS和PISA
【摘要】:国际数学和科学成就趋势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两项著名的国际学生学业成就比较研究,参与国家多达数十个,对全球的教育具有广泛的影响。为了使国内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两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这两个项目基本情况加以介绍,并着重分析两者在测评目的、理论模型、测评工具上的异同。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TIMSS PISA 学业成就 测评 比较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20世纪末,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沟通和合作,也为国际组织在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世界比较教育研究也出现了新的气象,不再局限于对异国教育状况的简单介绍,新的、较为松散的超越民族和区域的全球性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毓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学业成就比较研究——TIMSS和PISA[J];考试研究;2007年03期
2 杨艳梅;;批判与超越:论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许明;;坎德尔比较教育思想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陈扬光;;围绕着“何谓比较教育”所展开的一场意味深长的争论[J];外国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5 尼·尼康德洛夫 ,朱希璐;苏联比较教育研究及教改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3期
6 黄志成;;拉美国家的比较教育课程(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4期
7 徐小洲;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1期
8 ;2006年《比较教育研究》总目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9 朱旭东;;试论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10 姚晓蒙;;国际比较教育(下)[J];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平飞;;PISA2006中科学学习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比较[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王烨晖;李凌艳;辛涛;;课程的测量:框架与指标[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王蕾;;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探究与实践[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余娜;辛涛;王蕾;;PISA中国数据的DIF分析——多水平项目反应模型的途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张金云;;有关中日两国大学生自卑感的比较研究——以自卑感的内容比较和其影响为中心进行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范方;苏林雁;曹枫林;高雪屏;肖汉仕;黄山;王玉凤;;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困扰及家庭功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郭德俊;李玲;;改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的自我功效途径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黄慧静;余娜;辛涛;;用多元概化理论分析pisa中国数学试测中的评分者一致性[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胡乐乐;PISA上海夺冠不可沾沾自喜[N];光明日报;2010年
3 宋晓梦;在比较中探索规律[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沈祖芸;追求全球视野中的公平卓越[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爱铭;“快乐考试”的诸多启示[N];解放日报;2010年
6 李荔;上海学生夺冠不代表没缺陷[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茂;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而准备[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记者 任绍敏;“上海学生全球考试第一”背后[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陆一波;我们的教育还缺啥?[N];解放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苏军;阅读、数学、科学素养均列第一[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伟;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习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敏;韩国的教师教育及中韩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炳光;中美中学师生关系差异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庄瑜;学生社会资本与学业成就的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钱波;农村彝汉中学生性格特征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琳;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阮慧珊;我国与发达国家现代远程教育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馨;中澳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韩瑞凤;冷战后菲律宾与泰国华文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高巍;当代中日学校德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4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