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性别问题探析
本文关键词:教材中性别问题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材编写 性别问题 社会文化 性别偏见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社会化 女性形象 课程改革 性别平等 问题探析
【摘要】:课程与教材是权威知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代表,它的内容应该是客观中立的,然而,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必然隐藏着占主流地位的价值和文化。研究教材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意识和观念,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社会化以及从事性别公平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教材编写 性别问题 社会文化 性别偏见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社会化 女性形象 课程改革 性别平等 问题探析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我国,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现象存在已久,从古代《四书》与《五经》中“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到现代教材中对女性的一些描述,不一而足,都直接投射了社会文化的意见和主旨,对学生性别角色认同和归属影响极大。一、教材中性别偏见举要(一)性别刻板化印象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杨兴;《教育统计学》教材编写会议在广州召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全国非洲史研究会成立会将于今年三月在我校召开[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3 孙福元 ,吕学礼 ,谭鼐 ,翟连林 ,李慧君;新编高中《数学》第二册简介[J];数学通报;1980年02期
4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基本乐理》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讨论会在呼召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邱玉娟;我院摄制的《中国画教学》电影简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林子清;《当代英语语法》在句子结构方面的继承和创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康华光;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编写《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几点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8 邹勇;旧材料工艺课教材内容要改革——编写《电真空材料与工艺学》通用教材的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9 孙福元 ,吕学礼 ,谭鼐 ,翟连林 ,李慧君;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简介[J];江苏教育;1980年02期
10 薛连通;技工学校电子专业教材编写会[J];中国劳动;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澍军;;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战略蕴涵[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于康;;视听说课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教学原则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3 赵贤州;;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报告[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盛炎;;语言交际能力与功能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5 胡明扬;;序[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6 刘亚林;;“一对一”与“个别教学”——驻华外交人员汉语教学法改革的思考[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7 钱学烈;;关于中级汉语教材中的语言规范问题[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8 程裕祯;;我对汉语教材编写的新设计[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9 马盛静恒;;汉语“了、过、是…的、着、在、呢” 教材教法的构想[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10 樊明亚;;普通逻辑教材改革的“四化”[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莲禾;《行动纲领》执行中的障碍[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郑新蓉;教育中的性别问题[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张宏;高校呼唤性别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井建斌;如何编写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伦娥;大学里我们少学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王怀 苏艳;高校教材更新 阻力何在?[N];福建日报;2000年
7 姜波克;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教材创新[N];光明日报;2000年
8 ;民族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N];光明日报;2000年
9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沈萍 彭珍荣;教材编写应着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夏欣 本报通讯员 莫文;劈海冲浪 托举起一流教材[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3 丁欣;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6 范远波;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珊丹;船与桥——两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金株希;从一次观摩课谈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王秀文;文化和外语教学[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桂荣;质询和迷失[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贾冰;论科技史教育在高校历史教育中的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红川;高中生物教材如何更好反映遗传学新进展的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郑蔚萍;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晓鹏;人教社高中化学教材“学材化”探索的评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525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