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
本文关键词: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
【摘要】: 教育衔接是一个宏观教育概念,在研究中牵涉面很广,研究困难很大,我国目前在系统的衔接理论研究方面非常缺乏。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顶端的高中和整个教育体系阶梯顶端的大学之间的衔接问题,研究难度更大,目前有关的研究成果不仅稀少且有理论基础薄弱之不足。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高中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更加关注,使得中学到大学的衔接问题日益凸现,已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理论研究的需要和现实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和回应。 本文选择整体把握的视角,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中学到大学的知识学习体系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及预期创新等;第二章对本文涉及的八个概念进行界定;第三章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学和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现状;第四章进行中学和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成因分析;第五章选取国际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英、日三国的课程衔接经验作了详细介绍;第六章为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衔接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整体把握的研究视角、和文中得出的四个论断:中学和大学知识学习体系存在较大程度的断裂,亟待进行二者之间的衔接;由现行高考导向的基础教育普遍实行的应试教育是二者之间断裂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通识教育的良好实施是进行二者之间良好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衔接,,需要大学、基础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知识学习体系 中学 大学 断裂 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4
- 一、从教育的宏观角度看12-13
- 二、从教育的微观角度看13-14
- 第二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4-18
- 一、选题的背景14-16
- 二、选题的意义16-18
- 第三节 研究综述18-22
- 一、研究现状18-21
- 二、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21-2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预期创新22-24
- 一、研究方法22
- 二、研究思路22
- 三、预期创新22-2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24-43
- 一、知识24-26
- 二、知识体系26-27
- 三、知识学习27-30
- 四、知识学习体系30-31
- 五、中学知识学习体系31-32
- 六、大学知识学习体系32
- 七、断裂32-37
- 八、衔接37-43
- 第三章 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现状43-66
- 第一节 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各种不适应现象43-58
- 一、对大学学习目标的迷茫43-47
- 二、对大学课程内容的不适应47-52
- 三、对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52-54
- 四、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54-56
- 五、对大学教学环境的不适应56-57
- 六、对大学学生评价的不适应57-58
- 七、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58
- 第二节 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各种不满情绪58-61
- 一、对录取学校的不满意59
- 二、对所学专业的不满59-60
- 三、对高考成绩的不满意60
- 四、对大学教学的不满意60-61
- 五、对大学人际关系的不满意61
- 第三节 课程不衔接61-66
- 一、课程目标的不衔接61-63
- 二、课程内容的不衔接63-64
- 三、课程实施的不衔接64-65
- 四、大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新生的学术准备之间的矛盾65-66
- 第四章 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原因分析66-70
- 一、中学教育产生的偏差66-67
- 二、大学入学方式的影响67-68
- 三、生源差异的影响68
- 四、结构管理的不协调68-70
- 第五章 美、英、日三国对中学和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衔接实践和探索70-80
- 第一节 国际及各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课程概述70-71
- 第二节 美国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71-75
- 一、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背景71
- 二、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71-72
- 三、美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机构72
- 四、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教育课程72-75
- 第三节 英国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75-77
- 一、两年制的 GCE A Level 预科课程75-76
- 二、大学先修课程76
- 三、CNVQ 课程76-77
- 第四节 日本对中学和大学衔接的实践和探索77-80
- 第六章 加强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衔接建议80-97
- 第一节 大学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80-86
- 一、加强大一新生工作80-83
- 二、加强与高中的联系83-84
- 三、改革课程设置84-86
- 第二节 中学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86-88
- 一、深化课程改革86-87
- 二、加强高考指导87-88
- 第三节 政府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88-96
- 一、高考的性质和由来89
- 二、现行高考对教育的不良影响89-91
- 三、各国的特色“高考”91-94
- 四、关于现行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考和建议94-96
- 第四节 社会在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衔接中应起的作用96-97
- 参考文献97-103
- 调查问卷103-106
- 致谢106-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速燕;;论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2 冀鸣贤;;爱学生 做幸福的班主任[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3 钟二军;;浅议中学教育的能力素质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0期
4 尹玉奇;;略谈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的人本化[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5 董华梅;;浅谈中学教育班主任的工作艺术[J];经济师;2011年08期
6 李娜;;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深度”与“温度”[J];学周刊;2011年25期
7 杨玉东;;福中公司附设私立焦作中学校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金经国;;展望新世纪,办好一流教育——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21世纪中学教育》研讨会综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9 陶敬杰;;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1期
10 牟生河;;浅析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提升[J];教师;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艳;;谈中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韩烽;;海南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反浪;;当代中学教育中几个问题之浅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李文强;;冲突与协调——中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与反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金林祥;;恽代英论中学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小青;;谈中学教育中的舞蹈教育[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鲁善坤;;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提纲)[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计庆国;;中学课程改革与大学课程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根福;;抗战时期浙江省中等学校迁移的特征与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夏静芬;;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自主的魅力[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启源;中学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南雄市黎口中学 吴七妹;中学教育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N];韶关日报;2010年
3 记者 祁安 通讯员 冯兴华 王仁桢;清河中学晋升省四星级高中[N];淮安日报;2011年
4 师力斌;季栋梁《例假案例》 揭示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N];文艺报;2011年
5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龚丹韵;大学与中学教育为何接不上[N];解放日报;2011年
6 记者 段文学 张炜;西吉中学教育硕果盈枝[N];固原日报;2009年
7 路敦涛;汾阳市杨家庄镇中学教育事业谱新篇[N];吕梁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绯;中学教育模式受冲击[N];科技日报;2000年
9 夏业良;中学教育的一位领跑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张金玉;英国伦敦的中学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金鸿;从中学到大学知识学习体系的断裂与衔接[D];山东大学;2007年
2 宾爱革;中学特色教育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玉玲;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912-1927)[D];西南大学;2010年
4 常长岭;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学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方雅玲;中法中学教育体系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窦坤;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林波;新桂系时期中学教育投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欧阳岩;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光明;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左建华;企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29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2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