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内容 一体化建设 内容结构
【摘要】: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上承继关系不完善,首先体现在国家文本层面。国家文本层面上的不完善直接导致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践上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现有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整体考虑小学、初中的内容建设迫在眉睫。 国内外实践调研和相关理论的梳理奠定了本研究的基础。论文首先从现状调研中分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然后将相关的系统论和课程论进行了整合,并给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按照设计思路,论文一步一步地循着理论的脉络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层层结构,包括课程结构、基础部分内容结构和拓展部分结构,并有机地将调研中提炼出的经验整合到了建构过程中。其中,,基础部分的内容要素是由信息活动流程要素和课程论要素组成的要素矩阵。论文对附录1中的基础部分的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也对高中的内容建设提出了建议。作为一体化设计的实施,论文的最后给出了在教材层面上的横向和纵向的四个案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内容 一体化建设 内容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
- ABSTRACT5-6
- 前言6-10
- 一、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面临的挑战6-7
- 二、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意义与可能7
- 三、研究思路与概况7-9
- 四、概念界定9-10
- 第一章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的现状调研10-17
-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的回顾及反思10-14
- 一、从国家文本分析内容建设10-12
- 二、其它相关研究12-14
- 第二节 国外信息技术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状14-17
- 一、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分析14-15
- 二、英国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大纲分析15-17
- 第二章 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17-22
- 第一节 系统论思想17-18
- 一、系统与要素17
- 二、结构与功能17-18
- 第二节 相关课程论18-20
-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18-19
-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19-20
- 第三节 理论指导下的建设思路20-22
- 一、设计前的说明20
- 二、两种理论的整合20
- 三、设计思路20-22
- 第三章 内容的一体化建设22-39
-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确定22-23
- 一、“横截面”的选取22-23
- 二、课程要素性质的说明23
- 第二节 基础部分内容要素的确定23-26
- 一、从学科体系中寻找内容要素23-25
- 二、从课程论中寻找内容要素25-26
- 第三节 基础部分水平组织:要素之间的整合性和侧重点26-28
- 一、要素之间的整合26-27
- 二、要素之间的侧重27-28
- 第四节 基础部分垂直组织:要素的连续性和顺序性28-31
- 一、要素的连续性28-29
- 二、要素的顺序性29-31
- 第五节 对基础部分的修改建议31-34
- 一、修改建议31-33
- 二、理由说明33
- 三、基础部分内容结构33-34
- 第六节 拓展部分的设计34-37
- 一、为何设置拓展部分34
- 二、怎样设计拓展部分34-36
- 三、拓展部分结构36-37
- 第七节 对高中内容建设的建议37-39
- 一、对必修模块的建议37
- 二、对选修模块的建议37-39
- 第四章 一体化建设实施:教材设计举例39-44
- 第一节 横向:利用文本、图片制作多媒体作品39-40
- 一、设计说明及分析39
- 二、设计过程39-40
- 第二节 横向:运用信息技术做研究40-41
- 一、设计说明及分析40
- 二、设计过程40-41
- 第三节 纵向:文本加工41-42
- 一、设计说明及分析41
- 二、设计过程41-42
- 第四节 纵向:交流工具的使用42-44
- 一、设计说明及分析42-43
- 二、设计过程43-44
- 总结与展望44-46
- 一、创新之处44
- 二、不足及下一步的工作44-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148-53
- 附录253-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9期
2 刘向永;;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与“不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变了吗?(高中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4 周雄俊;;论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策略[J];大家;2011年15期
5 黄虹娟;;基于博客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方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仕霞;;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7 徐卫东;王清;;信息技术与中考整合——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困境的新举措[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8 袁德峰;;让课堂40分钟更加精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得[J];考试周刊;2011年48期
9 钟晓冬;;浅议如何改进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7期
10 王丽华;;信息技术课实现创新性教学的点滴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平;李君;黄俐研;汪辉亮;;“高分子化学”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缪蔚锦;;魅力常州行——探索常州人文文化——常州勤业小学综kg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实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王志红;;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窦立军;王玉英;;应用型本科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5 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丽娟;王友军;余元德;;优化“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7 刘南生;;近代光学测试技术课教学改革[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业丽;马颖;;“信息融合技术”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苏锡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卧松 编译;课程内容增加 日本发布补充教材[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徐晨辉 白银市第六中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探究[N];白银日报;2010年
3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吉林省蛟河市第九中学 韩春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四大漏洞[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何强(作者单位:会宁县教育局电教中心);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N];甘肃日报;2005年
6 电子工业出版社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7 都匀市第八中学 陈洁;浅议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N];黔南日报;2011年
8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陈海洋;让课程在“搭台唱戏”中创新[N];学知报;2010年
9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王爱胜;信息技术课程:高考是味什么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蔡彦伟;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效率的探究[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7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越;中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许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婷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阳;普通高中“信息公开”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洵;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鲜文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立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佩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邱晓丹;通辽市高级中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阻碍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莉;中小学媒介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3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6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