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基于社会排斥的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17-07-19 17:21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基于社会排斥的分析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流动儿童 教育公平 原因 社会排斥


【摘要】: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鉴于其原因产生的复杂性,故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从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制度排斥、经济排斥以及文化排斥是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关键词】流动儿童 教育公平 原因 社会排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研究项目“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义务教育体制研究”(批号:05GGD880011)。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这里笔者试图运用社会排斥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社会排斥起源于对贫困问题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已成为解释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将非经济因素纳入了对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范亮;;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教育;2005年Z1期

3 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4 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红圣;施勇;;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社会学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庄秀琴;;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3 秦启文;吴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排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4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5 寇浩宁;李平菊;;二元劳动力市场、社会排斥与户籍分层——对进城农民工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许琳;张艳妮;;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鲍威;;继续教育对改变弱势群体边缘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8 张东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希;;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排斥研究综述[J];才智;2011年01期

10 李保平;;关注社会和谐的多维视角——西方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勃;;增权: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介入[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军;刘小珍;;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评估制度的反思与重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安;;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A];2011年产业组织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1年

6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王安;魏建;;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3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吴玲;中国城市女性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颜明权;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社会公正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路学仁;当今中国城市乞丐问题的构成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张清霞;浙江农村相对贫困:演变趋势、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菊生;社会分层过程中大学生职业认知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红;社区矫正对象就业问题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芳菲;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汪拥政;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金保;当代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6 徐志e,

本文编号:563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63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