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

发布时间:2017-07-30 11:00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


  更多相关文章: 交往 教育虚拟社区 教育虚拟社区交往


【摘要】: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师生的基本活动方式,有着理想的存在形态和文化特性,表现为平等与不平等、目的与手段、双向互动与单向建构的辩证统一,并在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意义上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建构和完满发展。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交往 教育虚拟社区 教育虚拟社区交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教育虚拟社区是基于跨时空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或网站平台,为完成网上或现实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交互协作、知识共享活动,最终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其最终目的是指向社区成员(主要是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2 刘黎明;在交往中建构个体——教育交往审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周宏;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探析[J];现代哲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2 邹小华;周爱华;;社会和谐与城市化模式选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4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5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6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8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9 范虹;;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10 钟全宏;陈青;孟峰年;张建华;;人类生存环境与体育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5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6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张毅斌;关于FOB下托运人法律地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进步;论我国法官职业化[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克东,谢幼如;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胡凡刚;;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胡凡刚;张红艳;赵莎莎;齐香香;;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规律与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3 胡凡刚;茹欣欣;;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4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5 胡凡刚;;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7 胡凡刚;茹欣欣;;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1期

8 胡凡刚;张红艳;赵莎莎;齐香香;;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的规律与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香香;影响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效果的大学生元认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3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93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