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再生产的教育机制——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权力再生产的教育机制——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渠道。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场域为核心、以学校为中介的社会再生产模式。这一理论揭示了权力与资本在学校场域中通过国家意识和个体惯习的符号化实现再生产的过程。其观点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虚无主义的特征。布氏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中国20世纪以来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关系及其背景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布尔迪厄 高等教育 权力再生产 社会流动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产生背景1.历史背景:社会流动准则的演变一般来说,社会形态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前工业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工业社会;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有着不同的准则。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杜瑞军;;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透视教育公平问题——对新中国50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的历史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韦剑文;;失衡的天平——论教育产业化与教育公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张继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3期
5 谭秀森;孙兆风;;论高考移民与教育机会均等[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萍;沈红;;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保障机制——Eugene Lang实验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博;合理配置高教资源,有效促进教育公平[D];四川大学;2006年
2 杨娣;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孟小妹;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瑶;初中学生社会资本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陆宏生;户籍制度下考生填报志愿的行为策略[D];河海大学;2007年
6 颜丽红;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谌水生;中美高等教育公平财政保障机制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薇;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收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子彦;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隋献福;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权力再生产的教育机制——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冯典;;名牌大学与权力场域再生产机制的联系与互动——解读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J];复旦教育论坛;2008年05期
3 李晓丹;马丽娜;;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4期
4 丁莉;;媒介场域:从概念到理论的建构[J];社科纵横;2009年08期
5 李克建;;生成结构主义:布尔迪厄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2期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国内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罗钢;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下)[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6期
8 曹成竹;;布尔迪厄习性理论的审美人类学维度[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9 李兴亮;;布尔迪厄的媒介哲学理论及借鉴价值[J];求索;2011年01期
10 张新颖;《自由交流》所指出的[J];书屋;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意;;自律性:布尔迪厄理论的“内在冲突”[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花卉高等教育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及在研项目介绍[A];中国花卉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花卉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徐毅鹏;杨哲人;;对若干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制的认识及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宋春燕;;美国政府赠地学院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陈万明;;扩充与调控: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关系的重新审视[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赵俊芳;;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几个问题[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晓光;董维春;;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初探[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Ten Elshof;王纬;;现实、好生活与高等教育[A];“哲学教育与现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莽;一言难尽的布尔迪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邢克超;他们看到了我们制度的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邓金明;布尔迪厄:思想背后的生活影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胡秀威;国际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5 李玫;多渠道加强交流合作[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马惠娣;理解“文化资本”[N];浙江日报;2006年
7 记者 周建越;为科企当人才“保姆”[N];苏州日报;2009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民盟中央党委 贾庆国;高校为何非要挤在大城市?[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言说:象征性权力与象征性利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王志毅;高等教育病在定位模糊[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龙龙;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范围经济[D];北京大学;2004年
5 温正胞;创业型大学:比较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铭钟;我国西北五省(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吕杰昕;高等教育多元化与学生权益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智;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公丕娟;我国高校筹资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迪;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李勒,
本文编号:594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9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