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试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03 11:17

  本文关键词:试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摘要】: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锻炼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并针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作用
【分类号】:G807.4;B844.2
【正文快照】: 一、前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在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上,处于接触社会临界点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地被发现,这些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是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晏宁,毛荣建,毛志雄;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曾芊,翟群;本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3 赵淑英,殷玲玲;锻炼与心理社会健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胡望洋 ,赵军 ,谢卫忠 ,路开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年02期

5 何颖,季浏;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年05期

6 张立敏,张力为;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年12期

7 诸杰,闫振龙,顾利民,陈善平,李淑娥;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9 欧阳文珍;运动游戏与认知治疗抑郁倾向大学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荣;;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5年03期

2 袁玉涛,田振生,刘春明,贾宝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房杰;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4 王若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5 唐萍;;大学生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6 卢刚;;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丁庆建,范方;运动处方对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赵殿军,徐金尧,孙庆祝,张勇,沙继斌;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袁玉涛,田振生,刘春明,周燕;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10 杨俊茹;傅雪林;殷恒婵;陈雁飞;;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颖;赵克勇;张立;;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及健康指导体系的建立[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红光;路凤萍;戴霞;;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符明秋;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秀春;影响广西南宁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郑敏;金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郑敏;金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孟祥立;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5 徐家林;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袁存柱;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张洪宝;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篮球课实验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王传勇;有氧锻炼对高校保健生健康及心境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新;不同锻炼项目及强度对男大学生视觉选择反应时、注意分配和手臂稳定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臧秋华;轻体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建林,夏镇夷,徐俊冕;不同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2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3 王晓刚,廖军,范国祖,冯斌;杭州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3期

4 黄光扬;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3期

5 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7年03期

6 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J];体育科学;2000年04期

7 刘惠军,石俊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8 黄希庭,陈传锋,余华;老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4期

9 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10 何玲,张力为;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初探[J];体育科学;1996年05期

2 吴声洗,吴贻刚;研究社会心理,推动全民健身[J];体育学刊;1998年03期

3 程小虎,卢标,张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年02期

4 程小虎,卢标;一、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5 程小虎,张凯;国外关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的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6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施晋江;对浙江省成年人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1年06期

8 李广宇,王利明,刘亚男,郝秀军,梁顺阁;30~34岁城市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乔培基,王胜超,肖明,李立国,赵子键,张珂;对大学生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乔培基,王力男,石磊;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晓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6所普通高校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晶;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贾儒;长春市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4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14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