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乡土文化变迁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1:00

  本文关键词:乡土文化变迁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乡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载体。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地位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经历着由几千年来对农业文明重视下的“合理存在”到城市化刺激下对乡土的逃离再到现代化反思下对优质乡土文化重拾的呼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乡土的“逃离”使得乡土文化日益式微,乡土文化式微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思考的过程中呼吁乡土文化的理性“回归”。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变化阶段的特殊群体,培养和唤醒大学生的爱乡之情进而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就变得势在必行。而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建构在人的基础上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使得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乡土文化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方面存在着一致性。那么,将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凝炼为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使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的头脑对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挖掘优质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促进乡土文化思想政治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优质的乡土文化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乡土化,并在乡土文化的变迁中寻找乡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使二者在共生中达到“双赢”或者“多赢”的目的变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乡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8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8-12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5
  •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5-16
  • 四、采取的研究方法16-17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17-18
  • 第一章 乡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选择18-38
  • 一、乡土文化的概念及其演化18-23
  • (一) 乡土的概念18-20
  • (二) 乡土文化的概念20-23
  • 二、乡土文化的式微——“向外看”的曾经23-30
  • (一) 乡土社会传统生活方式的变化24-25
  • (二) 乡村居住方式的变化25-26
  • (三) 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境遇26-28
  • (四) 乡土文化活动的淡化与传承人短缺的危机28-30
  • 三、乡土文化的重拾——“向内看”的现在30-38
  • (一) 乡土文化自身具备的优势30-34
  • (二) 重拾乡土文化的外部条件34-38
  • 第二章 基于乡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分析38-48
  • 一、乡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38-45
  • (一) 乡土文化在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可能性38-40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注入乡土文化的优势条件40-42
  • (三) 乡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42-45
  • 二、乡土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分析45-48
  • (一) 发展乡土文化符合多元文化论的发展要求45-46
  • (二) 独特的乡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46-47
  • (三) 乡土文化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新的文化选择47-48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乡土文化融合应遵循的原则48-54
  • 一、开放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48-50
  • (一) 坚持开放性的原则48
  • (二) 坚持选择性的原则48-50
  • 二、生活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50-51
  • (一) 坚持生活性的原则50
  • (二) 坚持时代性的原则50-51
  • 三、差异性与共生性相结合的原则51
  • (一) 坚持差异性的原则51
  • (二) 坚持共生性的原则51
  • 四、以人为本与共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51-54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51-52
  • (二) 坚持共同开发的原则52-54
  • 第四章 乡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分析54-70
  • 一、国家层面上的制度与机制的建设54-60
  • (一) 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乡土文化教育的地位55-57
  • (二) 给予高校乡土文化教育必要的支持57-60
  • 二、社会资源的充分调配60-62
  • (一) 大众传媒重拾失语的乡土文化教育60-61
  • (二) 积极配合高校开发乡土文化教育资源61
  • (三) 适度改变乡村文化传播的商业化模式61-62
  • 三、大学课堂和活动中的建设62-67
  • (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添乡土素材62-63
  • (二)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应充分利用乡土媒体63-64
  • (三) 开设乡土课程64-65
  • (四) 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融入乡土文化教育65-66
  • (五) 加强乡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66-67
  • 四、大学生个体的自我修养67-70
  • (一) 接触乡土,了解独特的乡土文化67-68
  • (二) 感受乡土,体会乡土文化的精神力量68-69
  • (三) 不忘乡土,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境界69-70
  • 结语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杰;;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乡土教育想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红梅;;教育勿忘“乡土”[J];党建;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1036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36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