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9:30
本文关键词: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及导向性产业,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全局及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引领及带动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也正是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迅猛,其人才方面的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从而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然而,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属于新设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没有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也还在摸索之中。近几年来,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属性、开设院校的层级结构、区域布点结构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实践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关专业主要是依托传统优势专业建设新专业和通过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以及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支撑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条件相对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等。实践中,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提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协同合作与参与。政府作为“引导者”,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高校作为“实施者”,需要对于自身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同时通过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来支撑课程建设。企业作为“合作者”,需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实现资源上的共享。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8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研究的意义7-9
- 1.3 文献综述9-14
- 1.4 相关概念解释14-15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8
- 第2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相关专业建设的必要性18-23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18-20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18-19
-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19-20
-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0-23
- 2.2.1 传统专业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20-22
- 2.2.2 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22-23
-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内涵与责任主体分析23-29
-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23-25
- 3.1.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23-24
- 3.1.2 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24-25
- 3.1.3 交叉学科建设作为支撑25
-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25-29
- 3.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25-27
- 3.2.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关系27-29
- 第4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模式的实践分析29-35
-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开设现状分析29-31
- 4.1.1 新专业学科属性分析30
- 4.1.2 新专业布点结构分析30-31
- 4.1.3 新专业所在高校的层级结构31
-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实践模式31-35
- 4.2.1 依托优势专业建设模式31-33
- 4.2.2 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模式33-35
- 第5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问题与原因分析35-41
- 5.1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35-38
- 5.1.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35-36
- 5.1.2 办学条件相对缺乏36-37
- 5.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37
- 5.1.4 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37-38
- 5.2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38-41
- 5.2.1 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38-39
- 5.2.2 相关专业建设经费的缺乏39
- 5.2.3 校企合作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39-40
- 5.2.4 学科壁垒的顽固存在40-41
- 第6章 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思考41-49
- 6.1 准确定位: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41-42
- 6.1.1 高校对于办学条件的自我认知41
- 6.1.2 高校对于相关专业的准确定位41-42
- 6.2 宏观调控:相关专业建设的基本保障42-43
- 6.2.1 制定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政策42
- 6.2.2 完善校企合作关系的政策及制度42-43
- 6.2.3 建立政府主导的协调机构43
- 6.3 校企合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43-46
- 6.3.1 健全校企合作的组织实施体系43-44
- 6.3.2 建立多元化“联合培养”机制44-45
- 6.3.3 建立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的交流机制45-46
- 6.4 交叉学科建设: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46-49
- 6.4.1 强化交叉学科建设的办学理念47
- 6.4.2 建立学科间开放的沟通机制47-49
- 结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55-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加快培育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内蒙古统计;2012年04期
2 刘建民;吴飞;吴金光;;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孙晴蔚;正确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李伟娜;;新兴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忠文;;2010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变之年[J];观察与思考;2010年08期
6 欧阳\,
本文编号:1093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9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