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习得

发布时间:2018-01-07 07:39

  本文关键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习得 出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 隐性工作过程知识 习得


【摘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以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特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获得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形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而能否有效获得有价值的隐性工作过程知识则是形成高端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隐性知识特性,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based on tacit knowledge of working process as the main fea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rnship training mod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cit knowledge work process so as to form an important way to "high skill", and can effectively obtain tacit knowledge work process is valuable is the key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acit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 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and covert work process knowledge acquisi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研究”(GKA103004)子项目“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GKA10178)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知识与工作之间建立恰当的关系。[1]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有效地习得隐性工作过程知识,是事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凤翔;隐性经验的习得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唐翌,赵曙明;人力资源类型及其策略选择——基于知识的角度[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8期

3 耿洁;黄尧;;技能型人力资本专用化:工学结合中一个新的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4 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延;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秦亚欧;;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陈红;对职业教育中“能力”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倪彬;李晓红;;隐性知识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徐翔鹏;;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以读者隐性知识挖掘为视角[J];重庆图情研究;2010年03期

6 贺会玲;;关注缄默知识 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7 方云端;;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3期

8 管云松,戴大双;隐性知识在项目团队中的开发和共享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的视角看大学本科生导师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10 周治金;;隐性知识视角下的研究生选拔与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莉;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洪道诚;社会网络对隐性知识整合影响及其作用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章琰;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彦;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10 陈搏;基于知识价值理论的知识交易及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娟;MACH公司销售系统新员工导师制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倩;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月明;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佳;企业隐性知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飞;基于人才素质测评的管理者内隐知识结构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吕剑;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林平;论家族型科学家隐性知识的维度及其传递优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郑作龙;面向隐性知识共享的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马思妍;论科学家的隐性知识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崔冬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实践性知识创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及其制度设计[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2 严若森;人力资本专用化的内生公司治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3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程德俊;;专有知识视角下人力资源内部化战略[J];经济管理;2003年16期

5 杨瑞龙,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刘苹,陈维政;人力的资源特性及资本特性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01期

7 陈婵娟;人力资本专用化的效应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01期

8 刘仲林;认识论的新课题——意会知识——波兰尼学说评介[J];天津师大学报;1983年05期

9 肖凤翔;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10 肖广岭;隐性知识、隐性认识和科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丽媛;程忠国;李玉春;;将“六边形”模式引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2期

2 刘澜江;;现阶段高职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35期

3 朱明;;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王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5 刘晶;陈群辉;;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就业形势[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10期

6 熊文杰;;浅论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在武汉城市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王端祥;;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年18期

8 牛晓玲;;高职院校企业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价值工程;2010年36期

9 肖创伟;;浅析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宏;孙云志;;工学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朱万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戴勇;;序[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存明;沈斐敏;;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孟丽涛;李光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6 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定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梁世翔;盛建龙;;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课程结构[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王建华;;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世刚;;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炼;校企人才合作 学生“打包就业”[N];福州日报;2009年

2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周丽霞;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 海南高职院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5 张秀霞 吴洪林;全面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N];消费日报;2009年

6 记者 赵宇清;工学结合抢到就业主动权[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汪建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水平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N];丽水日报;2009年

9 首席记者 苏小红 通讯员 陈小明;“火炬模式”备受关注[N];中山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8 周瑾序;二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习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康;英语运动动词的认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慧;“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孟蕴华;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方黛春;高职“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姚金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魏东新;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浪;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模式探析[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孙艳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叶晓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1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91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