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不适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不适问题研究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独特群体,其群体成员有独特信念,思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中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载体之一的话语,有其无可替代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根据现阶段受众对象,结合国内外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进展,欲初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的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课堂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构建以主导方向为中心的“多元语境”的话语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分析了美国大学课堂教育现状入手:如教师灵活、个性、多样化的教学;博采众长,广纳雅言;引导与互动式的教法,创设学生合作交流机会和平台,注重能力的锻炼。结合国内的现状,从教师、学生、教材等层面分析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话语不适的原因,寻求消除课堂话语不适的途径,并从加强教育主题间对话、激活教育主题间的主体意识,回归生活世界等方面做了试探性的论述。进一步从教材话语的转化,课堂话语场域的重构,课堂话语权机制的回归进行了探讨和丰富。这种话语场域的建立,以平等富有深情的对话式的教学为依托,,摆脱预先设定的控制性话语套路和苍白的表达。在教育主体间消除了内心的顾虑、思想的隔阂、年代的代沟、话语的障碍,达到自然、放松、深入沟通交流的目的,更能从现实出发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逐步实现成效。 为了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又在话语内涵丰富上和话语社会实践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加强了话语来源的的丰富和摄取,从当今流行的网络话语中汲取。纵观历史、沉淀精华,横看世界(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吸收借鉴,结合时代、创新丰富,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不被屏蔽,又取长补短、与时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摆脱困境,同时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用及和谐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一个现实性、引导性的“道德氛围”。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in society, its members have unique thinking, beliefs, values and life habi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discourse, has its irreplaceable effe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major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audi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ates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to initially explore the way and effective way of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time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through classroom discourse, to construct the dominant direction as the center of the "multi context" discourse system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ers personality,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we played; guide and learn widely from others'strong points,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create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and platforms, focusing on the ability of exercise.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situation, from the teachers,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omestic classroom thinking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discomfort, seek ways to eliminate the discomfort of classroom discourse, and strengthen dialogue from the theme of education, the main theme of education between the ac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return to life world has done a tentative discussion. Further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xtbook discourse, reconstruction of classroom discourse field,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discourse mechanism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the rich.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 discourse field, based on equality and affectionate dialogue based teaching, get rid of the preset control words set road and white table In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we have eliminated the inner concerns, the estrangement of thoughts, the generation gap of the era and the obstacles of discours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atural relaxation, in-depth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bjective, this paper makes some extensions in the discourse and discourse o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social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rich sources of discourse and uptake, learn from the network popular discourse. Throughout history, precipitation of essence, the view of the worl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ory), absorbing, combined with the times, innovation is rich, not only guarantee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is not blocked,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 but als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rmonious humanistic ca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reality, leading the "moral atmosphere".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广富;一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J];高等建筑教育;1988年03期
2 ;认真反思切实搞好中专学生思想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11期
3 ;教育文摘[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Z1期
4 李石纯;;怎样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访北京师范学院齐世荣教授[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09期
5 杨晓萍;;成人高校学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年04期
6 师严;;切实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1991年11期
7 张今越;;在多学科教学中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8 钟纯;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效益中的价值和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1997年09期
9 傅菊辉;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李先海,刘艳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文勇;毕节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专家组肯定[N];毕节日报;2008年
2 韩宏文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H型钢厂;做好青工思想政治教育[N];长治日报;2009年
3 盛利祥;用活“四种方法”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N];承德日报;2009年
4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河堤初级中学 马树章;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N];光明日报;2009年
6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维维;立足职业素质养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N];宁波日报;2009年
7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彭世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N];山西党校报;2010年
8 周维 姜军;武警黔东南支队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N];贵州日报;2009年
9 香河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 王亚娟 崔雪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为实现跨越凝聚力量[N];廊坊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N];解放军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裴晨;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蒋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凤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晶;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5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聂露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系舞蹈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肖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运用现状及其开发的措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建柏;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1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1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