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教师发展的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14 12:16

  本文关键词:大学教师发展的模式探析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教师发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上下融合 模式


【摘要】:从组织方式看,大学教师发展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融合"三种基本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指令性强,其基础是大学管理层的职能分化;"自下而上"模式自发性强,其基础是教师视角的发展动力。长期以来,这两条路径并行不悖。而"上下融合"模式弥补了双轨制下重复作业的缺陷。对三种模式的流程、特点及案例进行分析,可发现大学教师发展正从"自上而下"为主向后两种模式转变,且将更凸显服务功能、合作导向和民主特色。
[Abstract]:From the view of organization, there is a "top-dow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bottom-up", "integration" three basic modes. The "top-down" mode which is based on strong mandatory, functional di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the "bottom-up" mode of spontaneity and its founda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erspective. For a long time, the two paths. Run parallel and "integration" mode under the dual system of defects in repeated operation. The three mode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and cas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fou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from the "top-down" as the main back two mod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will highlight the service function, cooperation oriented and democratic featur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研究”(11JZD04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后危机时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研究”(NECT-11-0045)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大学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的模式多种多样,按组织方式可将其统归为“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上下融合”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是指大学教师发展的大部分决策权掌握在大学或院系层面级,由上层负责配置资源,当出现矛盾时也主要由上层进行协调。“自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友训;张洁;;领导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勇;;论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10期

2 臧秀平;;建设类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管窥[J];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善亮,许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张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教师发展学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辉炬;严仲连;;美、日、中大学教师发展之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8年06期

2 李昱;;从大学教师发展的动力看大学教师发展的策略与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04期

3 陈素娜;范怡红;;英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特色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4 星火;;分配实行改革上海高校毕业生[J];教育发展研究;1985年02期

5 别敦荣;陈艺波;;论学术职业阶梯与大学教师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6 袁琳;;国外大学教师发展的指导模式及启示[J];知识经济;2010年22期

7 王立;;MITOCW经验:开放课程与大学教师发展[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8 林杰;李玲;;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9期

9 李志峰;龚春芬;;论大学教师发展与学术职业专业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李文英;陈君;;日本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化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陈小梅;;高校心理委员制度的运作及问题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3 张士杰;温涛;王一柏;李俊;苏洪;;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制度建设与责任管理的研究[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迅 丰捷 王庆环;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关注什么[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杨东平;大专生成厦大教授的创意意义[N];常州日报;2007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晓;纲要制订更加重视全社会参与[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吴娓婷;用开放来促进国内大学改变[N];经济观察报;2011年

5 秋风;大学毋须行政来评估[N];南方周末;2007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高校学术与行政权力如何协调[N];光明日报;2011年

7 记者 姜澎;行政权力不能凌驾学术 学者不可粗暴干涉行政[N];文汇报;2011年

8 顾海兵;大学制度:从纵向平衡到横向制衡[N];南方周末;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美学如何进入高校通识课堂[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民进中央副主席 刘新成;文化建设与大学责任[N];团结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制度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春梅;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1970-1985)[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侃;建国以来我国大学制度变迁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孔卫;大学组织结构:变革、原因与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远征;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谷世乾;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小寒;我国合并高校校园文化整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23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3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