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试析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

发布时间:2018-01-15 15:22

  本文关键词:试析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 演化机理 群际偏见 群体认同


【摘要】: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集聚,在现实中爆发并对高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行为事件。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主要由大学生利益受损和社会问题引发。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是推动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同,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会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不同的模式演化。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group events refer to college students' agglomeration us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group behavior events which erupt in reality and have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normal order and social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du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group event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dama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ests and social problems. Prejudice and group identity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oup events. Inter-group prejudice and group identity will promote the network group ev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volve in different modes in different ways.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3YJC840044)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为了表达共同诉求、宣泄共同的情绪或维护群体共同利益,利用网络平台集聚并在现实中爆发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行为事件。[1-2]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有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的趋势。这不仅干扰了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还严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海英;;大学生参与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原因探析及德育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唐建旺;;试论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群体心理效应及其控制途径[J];价值工程;2011年22期

3 鄢英;;浅议社会认同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4 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5 张丽娟;曾润喜;王国华;;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06期

6 申旭光;胡尊让;;浅析国外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前沿;2012年24期

7 张ZM;冯江平;王二平;;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8 刘峰;佐斌;;群际情绪理论及其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9 余芮;林畅;;我国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29期

10 王磊;韦链;;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形成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鑫;陈志兴;;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初探[J];才智;2012年06期

2 孙逊;;浅议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意识现状及公关能力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闫立媛;;基于情绪理论的旅游专业实习管理策略初探[J];北方经贸;2012年03期

4 吴磊;;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唐学庆;时钟平;;基于网络舆情分析的高校预警机制要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5期

6 章忠平;陈焱;曾萍;彭豪;;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性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年06期

7 黄锟;邱志海;肖圣龙;刘群英;;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稳定中的作用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君泽;王国华;徐晓林;;革命2.0: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以互联网作用下的埃及政局突变事件为例[J];电子政务;2012年09期

9 李卫平;;虚拟社会管理中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彭劭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中起;;建构与解构:集体行动的内在认同逻辑[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2 孟利艳;;近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发生机制研究[A];中国梦与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九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3)优秀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林晓兰;都市女性白领的身份建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金鹏;公平偏好下国企高管最优显性和隐性激励组合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白福宝;不公正感体验与公正感特质对风险水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范志权;转型期中国乡城流动人口行为失范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李伯玲;群体身份与个体认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黄鹂强;消费者对于产品评论评价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雪峰;社会认同威胁对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孟根;群体参照效应引发的熟悉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保江;网络舆情检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蒋彦妮;情绪自我刻板化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一竹;高低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攻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黄雨晴;群际威胁背景中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注意偏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李艳敏;想象性群际接触、接触经验对农民工内隐偏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8 杜杨芳;网络环境下公共危机形成机理及防范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阮芳;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许方园;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锋;;对《旅游新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J];今传媒;2008年09期

2 胡圣方;;国内网络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乐国安;薛婷;陈浩;;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贾留战;马红宇;;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及其研究展望[J];管理现代化;2011年04期

6 田振华;;试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应对策略——以QQ群信息传播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8 张绍荣;游敏惠;;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9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史晓峰;;大学生网络犯罪表现、成因及预防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雷振岳;[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照;;和谐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政治解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王精忠;;农村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及处理原则[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3 李鹃;;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4 吴伯奎;;略论新形势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樊金山;;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实然分析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揭萍;熊美保;;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7 卢兴亚;;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影;鄢琳;;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9 胡晓登;陈秀珍;;西部地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机理探讨与预防消解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10 陈文铂;;从公共资源利用的视角看环境群体性事件——从浙江东阳环境群体性事件切入[J];理论观察;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雁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及其根源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董v,

本文编号:142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