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理想大学寻觅:一个现象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2-12 13:56

  本文关键词: 现象学方法 本质直观 理想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象学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直到20世纪末叶才真正影响中国教育学界,而对高等教育学界的影响则极其微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高等教育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个体生命的价值开始凸显并成为高等教育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主题。传统研究范式在揭示高等教育宏大命题上的意义是不容怀疑的,但在揭示个体微观世界方面却捉襟见肘,而现象学研究范式则找到了用武之地。现象学关注生活世界,为人们祛除科学主义迷障提供了武器。从现象学视域看,高等教育的使命无外乎实现人的自我解放,高等教育研究目的无外乎对理想大学的追寻,从而为大学里生活的人们找到自我解放之途,摆脱管理主义的种种束缚。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可促使高等教育研究尽快地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走向真正的生活世界。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phenomenology, as an important school of philosophy in the West,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at it really influence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in China.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life has begun to highlight and become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me in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in revealing the grand propo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annot be doubted, but it is limited in revealing individual microcosm. Th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paradigm has found the opportunity to exert its talents. Phenomen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world of life and provides a weapon for people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of scient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enomenology, the 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to realize the self-emancip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pursuit of the ideal university, thus finding the way of self-liberation for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university. The essential intuitionistic method of phenomenology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hich can prompt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to enter into people's inner worl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the real life worl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13JZDW004001)
【分类号】:G6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2 乔清举;;论儒家思想与人权的关系[J];现代哲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夫伟;“吸引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2 赵长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3 李征;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3年Z1期

4 陈亚丽;;大学生“学习自由”之家庭因素剖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戴茂堂;王义芳;;当今中国伦理学的现象学还原[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6 毕世响;;在道德中死,在道德教育中重生——人的轮回[J];中国德育;2009年10期

7 毕世响;;德育观念:道德知情权和道德使用权——道德为公[J];中国德育;2010年03期

8 姚鑫;;论休谟“观念”的现象学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刘莹;;论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宋明爽,苏百义,刘友田;当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涂菁菁;论我国成人公民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佳;交往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莎莎;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攀攀;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来;儒家伦理与“人权”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俞荣根;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儒家法文化的被现代化之一例[J];船山学刊;2000年01期

3 公羽;儒家传统与人权·民主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东岳论丛;2000年06期

4 姚介厚;世纪之交的哲学盛会——第二十届世界哲学大会侧记[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5 李存山;儒家的民本与人权[J];孔子研究;2001年06期

6 刘放桐;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8 李存山;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J];浙江学刊;2005年04期

9 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10 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天;透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简世德;推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曲钦岳,龚放;关于更好地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几点想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11期

4 谢晨,周敏;高等教育研究对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课程教材运用的理论思考[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1年04期

5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3期

6 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前景[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4期

7 奥立奇,刘娟,张凤娟,吴若茜;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期刊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8 曹如军;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之基石[J];中国电力教育;2003年02期

9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度、2002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01期

10 喻岳青;高等教育研究与大学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汪永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与任务[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徐毅鹏;;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薛天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 促进高教深化改革[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孙新宇;;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主题之比较分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陈琼英;曾波;;高等教育研究反思:从多学科走向跨学科[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陈世平;廖林清;刘驿闻;;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研究与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林金辉;重视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 张为宇 马燕生;聚焦法国《高等教育研究草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宝典出炉[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王华;在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研究中见成效[N];科技日报;2007年

5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经典导读(上)[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庆;近三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研究的应对与挑战(1999-2004)[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甜;河南省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D];河南大学;2012年

4 刘亚芳;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去向与走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但炼;我国大学内设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蒋小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影响源探析[D];中南大学;2009年

7 范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79-2008[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福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静;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对跨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阮春峰;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5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05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