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构成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信息素养 切入点:社会性软件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提出了个人学习环境构成模型,并设计了调查量表,以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并获取实证数据,对该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模型符合学生信息获取的实际,能够涵盖大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和服务,但大学生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还不均衡;对不同类型样本数据分析后发现,不同性别学生"个人信息空间"的构成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显著。基于该调查结果,给出了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几点建议,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个性化需求信息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借鉴。
[Abstract]:In this study, a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model is proposed, and an investigation scale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taking undergraduates in a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obtaining empiric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feasible. The constitutive model accords with the reality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can cover the resources and services us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but the uti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by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balanced. After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ample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pac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re given. In order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actively use personalized demand information for effective lear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分类号】: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2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3 尹睿;李丹飒;;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7期
4 张新华;信息空间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战略环境[J];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07期
5 尚佳;;Web2.0时代的PLE建构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1期
6 关中客;;个人学习环境(PLE)漫话[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1期
7 陈晓慧;张哲;张博;;高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状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江涛;;高职学生学校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骁天;毛振明;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对学校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3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4 陈志萍;;我国中部省份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宋春红;苏敬勤;;我国房地产经纪业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6 魏文忠;陈梦媛;;零售品牌形象与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7 彭晖;王云涛;;零售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8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李冬辉;;简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成才之路;2010年33期
10 刘晓平;牛晓林;;学习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区晶莹;张金雁;陈晶;俞守华;;广东农民工技能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婉丽;;知识型雇员创新行为意愿测量工具研究:量表开发、提炼与检验[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文彬;高世威;;中国文化情境下工作越轨行为结构维度的初步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李剑峰;刘红萍;;虔诚的基督徒与非虔诚的基督徒购物行为比较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李剑峰;姜慧群;;食品企业危机公关对消费者信任影响研究——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臧志彭;;如何提高公共部门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以江苏省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7 张俊琴;臧志彭;;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科技人员薪酬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江苏地区六大高校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李剑峰;刘红萍;杜兰英;;关于独立学院公信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磊;尚玉钒;席酉民;;变革型领导对下属心理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利利;申晨;曹鹏飞;;中国经理人职业生涯成功评价模型构建[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志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曾俊健;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唐国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玉宝;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立钒;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网络营销渠道选择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俊;成人肝移植术后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婷;ICU实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洁;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及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宿鲁杰;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运动服装品牌形象模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斌;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思雯;关于产品价格感知维度的——中美大学生消费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宁吉凤;职场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丽;;美国蒙大拿州K12媒体素养课程标准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2 刘晓婷;陈晓慧;马雪玲;;美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案例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3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J];现代传播;2004年06期
4 黄旦;郭丽华;;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陈晓慧;杨菲;;美国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6 吴鹏泽;;基于资源共享的广东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钢;郭沁峰;易芳;吕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2 王珊;黄存良;;浅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3 张丽莉;胡金艳;;Blog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自我培养[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4 罗双兰;李文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比较——对广西、上海和北京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张莉莉;;提高信息素养 促进自主学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顾华宁;张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7 孟利敏;刘波兰;王玲;;运用网络环境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李伟超;;论高校大学生信息免疫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8年04期
9 章丽军;;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陈方劲;;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几个问题[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佳时;李健宁;;大学生无气力现象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宋昕璐;陈友庆;;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佳琪;;大学生离传统文化有多远?[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汀;信息时代要培养“信息素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张立彬;培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N];光明日报;2005年
3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4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广阔农村任大学生充分施展才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何怀宏;善始还须善终[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支教毕业生享受“大学生村官”待遇[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7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浩;地方大学生军事择业心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莫力科;大学生信息能力建设模式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亚宁;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信息伦理的养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亚平;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课程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岳希亮;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媒体素养的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玉霞;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兴波;基于信息素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加雷;中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糜志雄;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因素结构探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余锡祥;江西省大学生压力反应特征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门苗;论大学生政治文明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8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7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