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到课率的调研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6 00:25

  本文选题:到课 切入点:逃课 出处:《江苏高教》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某高校学生到课率的调研发现,大学生到课率在79.8%-89.0%之间,大学生到课率不很高或逃课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学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到课率随学生就读学院、年级、性别、类型、课程类别、课程教学时段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学院的学生到课率有差异,到课率随年级上升下降,男生到课率低于女生,功利型学生更少到课,专业课到课率更高而政治理论课较低,课程的首末时段到课率高而中间时段低。提高大学生到课率,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ent to class rate of a certain univer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to the class is between 79.8% and 89.0%. The reason why the college attendance rate is not very high or skipping is mainly due to the problems in teacher teaching, students' study and school teaching management. Different grades, gender, types, curriculum types, curriculum teaching periods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chool attendance rates in different colleges. By the time the class rate goes up with the grade, the school attendance rate of boys is lower than that of girls, and the utilitarian students are even less likely to go to class. The ratio of major to clas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olitical theory, the first and last period of curriculum is high and the middle period is low. To improve the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we need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BIA120069) 2012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12YBA062)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晓文;张科举;;逃课现象的博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李建铁;;从心理学角度看高职大学生逃课[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3期

4 韦钦云;厌学:校园不该有的“风光”——对部分学生逃课现象的透视[J];青年研究;1994年04期

5 康有金;李润伟;柯可;;武汉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J];文学教育(中);2010年01期

6 朱文武;程晓娟;;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4期

7 王成德;贾志明;胡巍;;大学生逃课行为的诸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6期

8 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显洲;;从大学生逃课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基于某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2 朱书玉;;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3 邓建壮;;大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动因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8年06期

4 李玲;;大学生逃课原因的探讨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5 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徐伟斌;夏云龙;;大学生出勤率问题中学生与教师的博弈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8期

7 文莉;谢荷锋;;大学生课堂缺勤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8 李睿;;大学生学情与逃课现象浅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9 赵晓东;;课堂点名的博弈分析[J];管理观察;2008年23期

10 崔友琼;伍鸿鹰;段小洪;;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探讨——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炎锋;王玲;武锦婷;李悦;;从教学管理角度谈大学生课堂效果的提高[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幺晓辉;大学生公共基础课逃课行为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孙曼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靳晶晶;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逃课行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叔琼;大学课堂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杨崇园;关于在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率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春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新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陈燕;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李英平,徐彦,唐樵,张艳,周仲渝,李丽杰,高薇;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黄彬;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建铁;;当前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因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洪刚;孙孟乐;;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与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5 董晓娟;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年11期

6 张二庆;;关于大学生逃课原因的综合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7 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8 郭长征;;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周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3期

10 尹海燕;;大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继碧;徐丽萍;刘红;;影响高职生到课率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2 王连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到课率低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9期

3 赵希斌;;优秀教师的核心素质是什么[J];教师;2011年32期

4 刘如意;提高电大业余学员到课率之我见[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余琴;关于提高电大业余班到课率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Z1期

6 陆宝华;到课率在成人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之对比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刘子全;姜付义;李海红;王波;蒋家宇;李兆海;;选修课的设置完善和到课率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8 肖富忠;;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到课率浅谈[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0期

9 汪靖;;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到课率[J];学周刊;2011年34期

10 侯顺利;刘艳;张宏;;提高大四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兴趣及到课率的改革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竹生;从航班正点率说到教师到课率[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黄宣传 朱建华 任宝月;由大学生“逃课”引出的话题[N];湖北日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生秦琴喻频莲;高校里,,素质课遭遇尴尬[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杰丽;大学到课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康玉环;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到课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7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17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