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审视与重构:文化立场中的大学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19 13:14

  本文选题:文化立场 切入点:大学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以大学师生关系为研究重心。大学师生关系中,以"知识"和"情感"为中介的传统师生关系面临困境及转型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施形式使得有必要从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大学师生关系。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文化融合,而要实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途径是创设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沟通文化。
[Abstract]: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but also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basic education.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hould break the above two tendencies and extend to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hich is mediated by "knowledge" and "emotion", i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a new perspective. Culture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university, and the essence of harmonious universit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cultural fusion.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cultural integration is to create a communication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students and schools participate.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县城文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12YD202
【分类号】:G64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丽萍;;论文化生态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罗萍;;处理分析理论视野下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形态——以南京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3 邹强;罗木珍;;对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1期

4 王丽荣;王晓清;;良好师生关系与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刘国新;王春喜;;论高校文化力的特点与功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荣凤杰;;在知识中“共在”——对大学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7 潘杏平;季祝平;张玲;潘晓璐;;浅析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8 姚叶;黄俊伟;;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与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9 佟雪峰;;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感情投入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2年12期

10 杜晓梅;;情感和谐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J];教学与管理;2012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回澜;;发展青岛高等教育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关进国;;从社会文化视角审视高校艺术教育[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胡兆胜;;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4 赵智博;杜桂萍;;基于战略管理要求的现代大学理念构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张宝生;;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核心诉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6 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7 陈伟;;论王承绪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8 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9 林杰;制度分析与高等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志刚,王昌民;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晓婷;;寻找高校的科学定位 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北京市属高校引进人才工作状况的实证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叶萍;;浅议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流动的问题——基于对教育资源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琚爱云;;“工学结合”全力打造汽车行业就业新局面[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贺胜军;;高职院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许铁;;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方耀楣;王兵团;;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孙英红;宋尚桂;;基于双语教学的师生关系调查[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陈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机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敏;生态位视域下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冯;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晓波;一所外资学校的校内管理制度的运作与启迪[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陈丹;高校形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利胜;新中国高校扩张的历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锦飞;我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协调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菲;芝加哥大学哈珀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薇;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方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宋毅立;陕西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王晶;;“90后”大学生心理特性分析及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3期

3 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4 周作宇;周廷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1期

5 侯勇;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及走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6 苏静;论课程观的主体间性转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黎立阳;;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8 肖川;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9 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陈秀兰;;走向师生自觉交往中的建构——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杨;;伦理学视域下的大学师生关系重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云浩;孟冲;;浅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汤涌;;杨帆:这一抓有历史意义[J];新世纪周刊;2008年03期

4 徐琛;;导师&“老板”变了味的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6年07期

5 缪虹;董晓畔;;现代大学美术教学观之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6期

6 李浩源;;沟通是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6期

7 徐蕾;;利用师生关系促进大英教学[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8 郭晓凤;;教学用语与师生关系的和谐[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8期

9 李春燕;宋玮;;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06年29期

10 张白杨;;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构建之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樊晶;;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张春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4 何彩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孙丽娜;;坚持“三多三少”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张秀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孙玉民;;“交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王茜;陈会昌;;师生关系对小学一年级同伴关系影响的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权江红;伍新春;;教师效能系统训练对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彭晓江;;创建学习温馨型班级集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玫;师生关系期待互信平等[N];人民日报;2007年

2 龙玫;互信平等的师生关系受期待[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彭运钧 唐永保 陈双生;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4 黄山中心小学 杨进;老师,朋友[N];徐州日报;2008年

5 ;初为人师的“80后”们[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赵彦林;太远太近与恰到好处[N];济宁日报;2008年

7 南华县职业高级中学 李秀萍;浅谈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8 强春兰 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教师;浅谈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N];陇南日报;2009年

9 九江县一中 谢翔;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N];九江日报;2009年

10 双滦区河北承德实验中学校长 李振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N];承德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鹏;当代中国高校师生关系冲突的文化透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聂海;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贺国强;近代宋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赵淳;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宣晓冬;组织环境管理绩效分析方法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煜;论民主式师生关系与学生个性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江平;试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桂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郝项莉;师生关系的当代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勉媛;初中生自尊的发展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志红;中学外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积极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34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634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